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人物
可叹战国四大名将的下场,只有王翦一人善终

可叹战国四大名将的下场,只有王翦一人善终

作者: 今古漫谈 | 来源:发表于2017-05-20 23:10 被阅读0次

    《千字文》中有句曰:“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说的是战国的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这四个人,最会用兵。此四人,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秦之白起、王翦,赵之李牧、廉颇。他们都是从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代表了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白起——遭人妒忌,被赐自刎身亡

    白起,又名公孙起,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指挥秦军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 秦军东进之路。他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一举歼灭 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据 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一人指挥的战役就杀了一百多万人。所以白起有一个绰号——“人屠”,也叫“杀神”。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乘胜追击,直捣赵国都城邯郸。但秦国相国范雎妒忌白起的功劳,被韩国和赵国的使者重金贿赂。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秦王罢兵,秦昭王也同意了范雎的建议,下令撤兵。

    过了一段时间,秦王派王陵领兵攻打赵国邯郸。王陵损兵折将,久攻不下。秦昭王没办法,想再次启用白起攻赵。但白起认为长平之战后若一鼓作气,是歼灭赵国的最佳时机。现在战机已经丧失,难以取胜,所以就称病相辞。

    昭王改派王龅接替王陵为大将,继续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打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派范雎去请,白起仍称病不起。

    昭王一怒之下把白起贬为普通士兵,勒令白起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战无不胜的白起一夜之间又成了平头百姓。

    白起狼狈地离开首都,刚走出不远,范睢等人又在昭王面前进谗言,说白起被贬,心中定然不服。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可怜一代战神,就这样死于自己人手中!

    廉颇——遭人排挤,客死他国

    廉颇:嬴姓,廉氏,名颇。山东德州陵县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廉颇有这样一段高度概括的记载:“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后来,廉颇又领兵大败魏军,取房陵,收安阳;痛击燕兵,入冀地,围燕京,升任相国,封信平君,集相国、大将军于一身,主持全国军事。“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阱”(《汉书》),“四十余年强秦不能得其所欲”(《战国策》)。

    长平之战中,廉颇审时度势,表现了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命三军“坚壁以待秦”,以逸待劳,筑垒修塞,蓄足涧水,广设疑兵,以丹河为障,壁垒为屏、大粮山为大本营。平安固守三年,使秦疲而无功。后秦针对廉颇展开外交收卖手段,使赵王中了反间计,派仅能“纸上谈兵”的赵括到长平取代廉颇挂印。结果,秦将白起大败赵军,于长平坑杀了赵卒四十万。

    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流露出他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

    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坦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袁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李牧——被污“谋反”,含冤而死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战国时期的赵国名领。李牧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

    赵王迁七年(前 229年),秦国大将王翦大举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倾全军抵御,一直相持到第二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而更大的忧患还在朝中,昏聩的赵王迁,对那个诬陷过廉颇的秦国间谍郭开宠信不疑。秦国在战场上不能速胜,便又行反间故计,重金贿赂郭开,使其诬告李牧、司马尚谋反。

    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赵葱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将李牧抓获并杀害。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合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

    王翦——急流勇退,安逸终老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国准备南下攻楚,秦将李信口称只需二十万人马就可平定楚地,但王翦却认为需要派出六十万大军。秦王认为王翦年老胆怯,未听取他的意见,派李信、蒙武率军二十万人攻楚,在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与楚军交战,秦军大败。

    秦王得知攻楚失利,便亲自到频阳去访王翦,请他领兵玫楚。王翦对秦王说,大王要用臣领兵,就非派六十万大军方可,秦王立即答应。当王翦领兵出发时,秦王为他送行到灞上。王翦向秦王提出要求,请赐给他田地和房子,以作为自己养老和子孙基业,并在行军中又多次向秦王写信要求得到赏赐。副将蒙恬问他为何此时向秦王求赏赐?他说,我手握重兵,求赏赐以表明我胸无大志,没有反叛之心,可以消除秦王对我可能产生的猜疑。

    王翦领兵来到楚国边界,楚国组织四十万大军抗秦。王翦扎营不进,任凭楚军挑战,他坚守不肯出战。双方相持一年之久,楚将项燕松懈下来,同时楚军粮草不足,便拔营东归。此时,王翦看准了机会,挥兵向楚军发起猛攻,楚军溃败。秦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县东〉,全歼楚军,逼得楚将项燕自杀。淮河南北变为秦国所有。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兵攻入楚国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俘楚王。接着,秦军在王翦指挥下,马不停蹄地渡过长江,占领了吴越之地。第二年,王翦便平定了楚国的属地,统一了长江流域。秦在楚地设南郡、九江郡和会稽郡。

    王翦得胜班师回到咸阳,秦王为他举行庆功宴会。会上王翦便向秦王要求告老还乡。此后,他便回到家乡,过着农耕生活,终老于家。王翦南征北战,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盖世之功。现今陕西富平县道贤乡保留有王翦的墓址,后世人凭吊他为国统一所做出的贡献。

    战神白起被逼自杀,老将廉颇身死异乡,良将李牧千古之冤······他们金戈铁马,一生征伐,到头来却是走投无路。只有王翦能看透君臣之道,功成身退,得以善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可叹战国四大名将的下场,只有王翦一人善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fm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