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典导读】礼不害义

【经典导读】礼不害义

作者: 赛德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21:01 被阅读19次

守经达权,礼不害义。

《论语》子罕第九篇第三章,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意思是,孔子说:“用麻料织冕,这是合乎礼的;如今用丝料编织,更为俭约,我跟从大家的做法。臣子见国君时,在堂下拜,这是合乎礼的。如今大家都在堂上拜,这样太骄慢了,虽然有违众人,我还是遵从先在堂下拜的古礼。”

本章孔子谈对礼的看法,既要与时俱进,又要继承以往好的做法。用麻料编织冕,比起用丝料,费料费时,那就采取当时节俭的做法,冕礼没变,礼的仪式内容,只是冕的形式上变了,没有原则性的改变。而臣子拜见国君,以前是国君居于堂上,而臣子拜于堂下;而当时臣子不在堂下拜了,直接上堂去,在堂上行拜之礼,就改变礼的仪式,体现不了君臣上下等级之分,进而改变臣子对国君的态度,显得骄慢,这不合礼的精神,违背了礼的原则,所以孔子反对当时的做法,而坚持遵从古礼。故《四书集注》引程子曰:“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也。”所以孔子并非泥古不化的复古主义者,而是守经用权的现实主义者,体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既有维护礼的仁义之道的原则性,又有与时俱进的灵活性。

当然离孔子两千多年的今天,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大变化,已无国君与臣子的关系,但有上下级规范,当然世界上不同国家有不同做法。作为曾经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的中国,我想还是要坚持礼的精神,以仁为本,制定一些与时俱进的文明礼仪,发动全民参与讨论,经全民公投,而后推行全社会,让公民有礼可依,依礼而行,对于社会风气的改善将大有好处。

相关文章

  • 【经典导读】礼不害义

    守经达权,礼不害义。 《论语》子罕第九篇第三章,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 【经典导读】言不及义

    言不及义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篇第十七章,原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意思是,孔子说:“...

  • 【经典导读】义以为质

    义以为质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篇第十八章,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意思是,孔...

  • 百日成长计划

    【经典导读】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要在声、色、货、利这些方面用功致良知,才能让自己的良知变得精精明明。依照...

  • 【经典导读】名不称焉

    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篇第二十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忧患的是死后名声与...

  • 说真话从来不吃亏

    佛教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

  • 易经详解 || 第十一 泰

    <履>即礼,礼发于情而止于义(宜)也。禽兽亦有情,但不知义,此人兽之别在于<礼>者也,《礼》乃聖人所作,聖人究天人...

  • 诵读《弟子规》有感

    大中华,文明传, 五千年,多圣贤, 传经典,载史篇; 勤诵读,悟圣言, 忠孝悌,义礼仁, 德为首,孝为先。 《弟子...

  • 变通的学问 ▏闲说《论语》学而篇12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近于义。信就是不欺,义者宜也,就是合...

  • 2020-08-05

    8月5日(周三)经典导读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导读】礼不害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jg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