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让我想起家乡的,干面饼必定是之一。
干面饼,没错,正如其名字,就是用炉子烤重叠多次的面团而成的饼子。其中也少不了碱面、油和盐的辅助。这炉子一般是中间烧炭,四边放上饼子。所以考出来会有独特的焦区。一个饼子大概和一个7号篮球中横截面差不多大,厚度和语文书相同。里面有多层面皮,可以使其口感变得层次分明。
但如果有了解过干面饼的人肯定都知道,这家伙本身就全部都是面,没有一点辅料。就算是最普通的饼子也会加点芝麻或者肉菜,这干面饼“什么都没有”不就吃起来没味了吗?这有啥特别的?不不不,你低估了他的实力。虽然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你不得不承认干面饼所带给你那种独特的麦香。入嘴什么都不是,但越嚼越香,溢满整个口腔。同时干面饼对于在黄土高原上的劳动人民来说也是不错的饮食,一个1块钱的饼子就可以填饱肚子,不需华丽,不需五味俱全,就可以重新迸发出蓬勃的力量。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是的,味道重、多样的确让你Happy,但是却会“忘本”,改变了你口腔原本的味道。而干面饼会让你重新记起纯粹的感觉,而且外苏里嫩。虽然你的味蕾上比较单一,但是你的心里却满是高兴。吃完之后也不会改变你口腔本来的味道。
那么干面饼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其实跟便民最初起源于明朝时期,但来源于宋朝。最初他是宋朝的宫廷食品,后来有一个姓氏一直传到明朝。但是这个姓氏的继承人在朱棣夺取皇位之后流落街头,建文帝后代也流落街头,为了帮助曾经的皇上,继承人告诉他只要自己的擀面杖打饼子一下,就随意过来取。但是最终却被朱棣的监视者发现,继承人只好流落到榆社县云竹镇。他继续做着干面饼生意,慢慢的饼子柳传志大街小巷,到近代已经遍布全榆社。
你可能不知道,2014年干面饼已经正式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一千年未衰,可谓是真的有实力。现在榆社人民下班几乎人人都会去饼摊买几个饼子。多则10,少则1~2个。价钱也就一个1~2元。不仅可以在路上当零食,还可以做晚餐。配上肘子肉和小米粥,那味道别提有多极致了。又或是将饼子撕成小块放到菜品和汤面里,也是不错的融合。甚至有些小孩子会往里面加辣条吃。不愧是古今的结合人才!
一,张擀面并开始平平无奇,但其中去诉说着几百年的历史,以及整个榆社人民的风俗气质。而且在我看来更命名更代表着一种,纯粹并且不忘初心的性质。虽然本身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却有不可抹掉的重要性!在这里也告诫大家不忘初心,永远要铭记你的最初目标不要被道路上的事物所迷惑!
那么最后就以其作法结束吧!
1.先将4500克干面粉放入盆内,兑入清水(春热、夏凉、秋温、冬开)1750克,碱面用开水溶化也倒入面盆里,揉和成水面团后,再把500克干面粉掺入水面团里,搋扎光滑饧之。
2.把菜籽油、精盐、花椒面放入一个小盘内搅拌均匀即成调味馅。
3.将饧好的水面团分成块,先取一块揉成长条,揪十个面剂做一炉。方法是:取一个剂子摁扁,揪一块面球蘸上调味馅,包入饼子里,用杆杖擀成圆饼形,放到鏊上(鏊上不摸油)两面烙成淡黄色后,放到铛里烤熟取出即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