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出健康来,真酒联盟!”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我们有时深恶而痛绝的酒,其实也是“小酌怡情,大饮伤身”。
不全是酒的错,只不过是自己没控制好适量!最有营养的食物,如果吃的过量,一样消化不了,一样腹痛难忍。
对酒,药王孙思邈有“少饮,和血益气,壮身御寒,避邪延秽"之说。那么,酒之所以为酒,就是因为微生物。如滋味美妙的酸奶,如绵柔幽香的豆腐乳。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显微镜技术等的创建与发展,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猜测时期、观察时期、培养时期、生理学研究时期和分子学研究时期五个阶段。
还是因为两面性的原因,微生物的存在,可以让人类品尝到更多的美味,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麻烦,甚至是灾难!
食物中的有害微生物,按其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细菌、真菌和病毒。
细菌 细菌构造简单 多为单细胞生物。我们常见的有害细菌带来的危害,如肺炎、脑膜炎及幽门螺杆菌。
人们通过对细菌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所需的营养、气体、温度及酸碱度的研究,可以采用灭菌、消毒、添加防腐剂、日照、过滤及改变细菌的生存环境,如温度、酸碱度来杀灭细菌。常用的方法有冷冻、盐渍、脱水等。
真菌 真菌的结构相对细菌较为复杂,因为它们有了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我们常听的有青霉、黄曲霉。
影响真菌生长的因素有温度、湿度、含水量、通气和营养。根据这些因素,在食物的贮存中,我们可以采取干燥、冷冻、高盐盐渍、密封及加入适量的添加剂的方法,来控制真菌的繁殖。
病毒 去年(2020年)的此时,新冠肺炎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时至今日,全球已有9800多万的新冠肺炎患者。这种病毒及其变异体引发了全球史无前例的慌乱。
形体更小、结构更完善,使病毒更具隐蔽性和侵害力。
近些年,我们常见跟食品有关的病毒,例如甲肝病毒、口蹄疫病毒。多是通过粪—口消化道途径,呼吸道途径或虫媒传播的。
影响病毒存活的主要条件有温度,伽玛射线、紫外线照射及化学方法。大多数病毒喜冷,其耐热极限是50—60度,一般30秒即被灭活,当温度达到100度时 ,几秒内就会灭活。因此,在加工食物时,保证加热时间,可以有效消灭病毒;
一些脂溶剂、酚类、酸碱性消毒剂、氧化剂卤素如漂白粉、酒精能有效使病毒灭活;
伽玛射线和紫外线也可以破坏病毒的结构。
由于微生物在食物中的广泛存在,引起了食物的腐败,如鱼、肉、禽、蛋的腐臭,米、面的霉变,瓜果蔬菜的腐烂。人们摄入这些腐败食物后,会导致中毒、传染病,甚至癌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食物中微生物的来源,除了食物自身成分造成外,还有因人们种植、饲养及储藏不当引起的污染,更大的是由于烹饪操作不规范引起的。这就包括操作人员自身的卫生、厨具清洁、原材料的选择及成品的包装、储藏等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煮妇尤其是烹饪工作者,加强烹饪卫生知识的学习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