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属于虚拟现实的一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可以看到各地有形形色色的文化,十里八乡各不同。但这只是浮在表面的那一层油脂,我们看到的只是文化这棵大树的一个枝干。诚然,文化和地理是有密切联系的,但却绝不是必然的一边倒的联系,偶然性在越细节的地方表现就越大。
01 从众心理
在太平洋巴布利亚新几内亚的一个小岛上,有一个高龙族,这里有一个奇特的习俗,这里的女人是自愿殉葬的,没有强迫,一切都是自愿。但没有人天性是喜欢死的,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奇特的自然选择,那就是习惯就是对的,不习惯就是错的。但文化是可以改的,是没有对错的。当你询问高龙族的女人为什么要殉葬时,会发现她们是茫然的,是因为所有的女人都这样,所以她们也这样。也许她们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在耳濡目染下天然就以为为丈夫殉葬是理所应当的,没有理由的。而这揭示的也恰恰是文化的一个超级强大的力量,人类有从众的本能。我们之前说过,社会是有力量的,冥冥之中是有一股作用力的,平时看不见,但却会发生作用。我们一开始的生活经验就是观察、学习、模仿得来的,人类天然有发现规律的能力,但却没有反思能力。我们的潜意识里是喜欢用别人当标准的,大部分人都这样,所以我们也这样。这是一条思想捷径,因为思考是要消耗葡萄糖的。所以大脑的应对机制是怎么省力怎么来,因为省下来的能量有助于我们的生存和繁衍。
02 两套思维系统
说到这个,我们就要说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两套思维系统:直觉和复杂思维系统。那哪个更主要呢,也许答案会出乎意料,是直觉更重要,因为我们99.9%的行动是跟着直觉走的。就像我们在走路,我们是不用思考先迈哪一只脚再迈哪一只脚的,跟着直接走就是,相反如果思考先迈哪一只脚,你会发现寸步难行。复杂的思维系统是懒惰的,少做功的,但如果不运作的话,直觉就会把我们带入歧路。
在大自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从众的现象,比如排成一条线的蚂蚁,排成一字的大雁,首尾相连的虫子……有一种羊叫领头羊,头羊去哪,羊群去哪,这种现象大自然随处可见。最著名的莫过于位于加拿大的世界遗产——野牛跳崖谷。印第安人在捕杀野牛时,就会追赶牛群,而牛群在头牛的带领下就会拼命往前冲,是看都不会看的。在头牛跑到悬崖边时,想停却停不下来,因为后面的牛根本不知道前面已经是死路一条,而巨大的冲力带领整个牛群冲向死亡,所以现在可以看到大堆的白茫茫的野牛骨,这是动物从众的证明。而高明的猎手也总是善于运用从众效应来捕获猎物,一抓就一窝。
我们的文化基因最坏的只是操控我们,会不断地催眠和暗示我们,即使出现不一样你也会浑然不知,因为你已经在其中太久,已习惯这一套运行模式。所以我们要留一个心眼,要启动复杂思维系统来甄别和判断信息,而不是全盘接受。不顾身体健康的囫囵吞枣,只会吃成一个胖子,而永远不会成为健美先生。
03 人类文明与动物的驯化
接下来看一个人类文明和地理有着密切关系的现象——驯化动物。因为没有马,所以北美、南美没有游牧民族,虽然一开始有马,但在大迁徙过程中被屠杀干净。我们熟知的战马,是4000年前从黑海出来的,这是马第一次被人类驯服。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建立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也是因为蒙古人善用马。战马带来的优势是无以伦比的,在速度和力量上都远胜没有马的对手,而且行军速度更快,传播信息也快,是打战的一个作弊器。马在战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提供食物,因为马肉可以食用,可以有时间优势,更利于在战争中坚持下来,从而更容易取得胜利。
而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动物的驯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牧业不仅能够提供肉类,还可以提供奶供人类补充营养,粪便可以做肥料,使得谷物收获更丰富。人类迄今驯化的大型动物有两种羊(绵羊、山羊),五种牛(白肢野牛、巴黎牛、牦牛、水牛、黄牛),猪、马,两种骆驼(单峰、双峰),还有驴、北美驯鹿,萌萌的羊驼。一共14种,但有13种在亚欧大陆和北非,只有少数可怜的几种在其他大陆。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出现物种越多的地方越可能出现大型驯化动物。全世界超过100磅的陆生食草、杂食可供驯化的动物一共一百多种,亚欧大陆和北非有72种,美洲24种,澳大利亚只有1种(袋鼠)。还记得我们讲人类迁徙史那一章吗,人类的迁徙史就是人类的杀戮史。恰恰在迁徙的过程中,美洲和大洋洲遭到屠杀的物种又是最多,因此到后期,可供驯化的动物就最少。亚欧大陆和北非,一开始留下的物种最多,驯化的比例自然也最高。
驯化动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人类自古以来就在寻找可驯化的动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驯化,驯化是有严苛的条件的。比如猎豹是速度之王,如果能够驯化猎豹作为战争工具,那一定是一个大杀招。即使敌众我寡,也可以骑猎豹一骑绝尘,于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在历史上,印度就曾尝试过驯化猎豹,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失败了。并且猎豹在主人的监视下是无法完成交配的,那驯化就变得异常困难,到最后只能放弃。可以驯化的动物一定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①不能吃太多,牛羊吃草即可,但狮子却要吃一头牛才饱;
②生长速度不能太慢,要和猪一样;
③随便性交,不能像猎豹那样;
④不能过于凶猛;
⑤不能容易受惊;
⑥群居动物,比如头羊、头牛,这样便于管理。
当年大迁徙大屠杀最大的问题就是消灭了太多的动物,于是可供驯化的动物的种类就变得更少。可供驯化的种类越多,将来驯化出来的几率就越大,跨越这六个门槛的可能性就越高。千万别小看这个差别,亚欧大陆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牧业比其他所有大陆高出很多个档次。但这完全是人类自己自作自受,当年那些登上澳大利亚,登上美洲大陆大量屠杀动物的印第安人,他们的子孙就要被来自其他大洲骑着战马(驯化的产物)的征服者给大肆屠杀。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因果循环,自作自受的文化现象。牧业带给人类的裨益是巨大的,驯化马,可用于打战,带来更多的财富;驯化牛,可用于耕作,带来生产力的提高……我们知道一句名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牧业的发展带给人类的变化是巨大的,也让拥有更多驯化动物的亚欧大陆远远甩开其他大陆,文明也更繁荣昌盛。
文化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有没有与环境相关性低的文化现象呢?全世界都存在着的宗教属不属于这个范畴呢?为什么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如此需要宗教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