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东东枪 创意文案的学习笔记 8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东东枪 创意文案的学习笔记 8

作者: ab4c437653b8 | 来源:发表于2020-09-22 13:13 被阅读0次

08 发现洞察:你是李宗盛,还是王尔德?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向广告学习,修炼文案这门基本功。

上节课,我们引入了“洞察”这样一个概念,今天咱们继续聊聊洞察,咱们不仅要给“洞察”一个更加清晰的定义, 还会说清楚,你可以在哪里找到那些犀利、深刻的洞察。

看见、观察、洞察

咱们先来做个“词语辨析”吧——看见、观察、洞察,这三个词的区别,你能说清吗?

我们先从一个福尔摩斯故事讲起——华生问福尔摩斯说:你为什么总是能在别人看不清状况的时候找到事情真相?福尔摩斯说,因为我观察。

华生说:观察?我也在观察啊,为什么我不能?福尔摩斯说:你在观察?那我问你,就是我们家进门的那个楼梯, 有多少级?华生说:我不知道。福尔摩斯说:我知道,17 级,因为你只是看见,而我在观察。

我们所说的“洞察”跟“观察”又有区别,它要更进一步——看见是知道楼道里有楼梯,观察是知道楼梯有 17 级,

而洞察则是知道楼梯为什么有 17 级。

我这么一说,你就明白了。洞察要比观察看得更深入,观察是看到现象,洞察是要知道现象背后的本质。

如果给广告领域的洞察一个更精确的定义,我们可以说:洞察是某一人群的认知或行为的隐秘共性,或背后真相。请注意,洞察一定跟“人”相关,或者说,洞察,一定是针对某一个人群的。世界上很少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洞察, 它往往是针对某一个人群的。

广告界讲的洞察,通常是说“消费者洞察”,这就先限定了洞察是对某一群消费者有效的,对其他的人未必;汽车消费者有汽车消费者的洞察,跟手机的消费者不同,奔驰汽车的消费者也许又有其特殊的共性,跟沃尔沃的消费

者不同。

有了这个定义,如何找到洞察,其实已经比较清楚了——是人群的共性,那就到人身上去找呗。是的。但只说到这一层,可还不够。

“看透”与“说破”

之前咱们说“目标人群”时特别强调,前边的动词应该是“选定”人群。是不是能用对这个动词,其实有时候已经代表你对这个事情是不是,有正确的认识。

谈到洞察,咱们用的动词是“找到”,是找到洞察,而不是创造洞察、想出一个洞察,或者头脑风暴出一个洞察来。因为洞察从来不可能被发明,而只能被发现。

我们只能发现一个已有的洞察,而不可能制造一个别人心里完全没有的洞察。那么,在哪能找到洞察?洞察从哪里来呢?

你也先别急——咱们先从三个很有趣的人讲起。

第一个人叫李宗盛。咱们上一讲课就提到过他,没办法,因为一谈到“洞察”这个事我就会想起他——李宗盛的歌词里,大白话特别多,那些大白话,怎么就那么动人呢?秘密就是洞察。

比如那首《领悟》。你可能也知道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歌手辛晓琪当时经历了一段非常长的感情,她跟一个男朋友在一起 9 年,但是最后没能走到一起,分手了。

李宗盛听说了这个故事,写了这个歌词。拿给辛晓琪看的时候,辛晓琪就哭崩溃了。据说在录音棚里边,她哭了无数遍,才把这个歌录完。我看李宗盛后来的某一场演唱会,李宗盛在台上唱这首歌,辛晓琪坐在底下还哭得泪人似的。

你看,这就是李宗盛的厉害之处——这些歌词是在写别人的感受,是在写别人心里有而写不出来的那种感受,但

是他能写得比你自己写得还好。

我在微博上发布过一条内容,我说,当今青年,常见的有四类——A.爱了不该爱的人,心中满是伤痕;B.犯了不该犯的错,心中满是悔恨;C.尝尽了生活的苦,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D.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这一条微博,被转发了 15000 多次,你知道么?对于我这样一个底层微博达人来说,这个数字差不多是我微博

生涯的顶点了。这 4 句话,其实是来自《梦醒时分》,歌词精炼而准确地说中了 4 种年轻人最常见的痛苦焦灼,

回复里还有很多人说自己四句全中,都是自己。《梦醒时分》是当年风靡整个华语世界的金曲,这 4 句说得太准了,这是无数人想描述而描述不出来的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听到这句歌词之前,很多中年人自己根本说不清楚自己心里头那点空虚是怎么个空虚,说不清楚那点五脊六兽到底是怎么回事。虽然他们对那个空虚、对那个五脊六兽是有感知的。

李宗盛的很多作品,给人的感受是“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虽然我没有说出来,但是我就是这个意思。我简直是照着你的歌活的,谈恋爱也是照着你的歌词谈的”。这是李宗盛的洞察功力。

这种洞察,是所谓“说破型”的洞察。“说破型”洞察,是那些人们“心念已至,而口未能及”的东西。你心里有那个想法,你只是从来没准确地说出来过,有人准确地捕捉到了它,这就是找到了一个洞察。

另一类洞察就不一样了——这得说到另外两个人。

一个是钱锺书。在我心里,钱锺书是个坏坏的老头。经常见有人说钱锺书“幽默”,我不大同意,钱锺书不幽默, 钱锺书是“刻薄”,他说过很多“刻薄话”,比如我记得他说过“拍马屁跟恋爱一样,千万不能有第三人在场,否则总不能尽兴。”

还有,他说“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这句稍微深一点,但是当你明白他的意思以后,你会觉得他怎么能把这个事情说得如此的犀利、尖锐、刻薄、准确,这些背后都是洞察。

还有另一个人更厉害,就是了不起的奥斯卡·王尔德,我心中的刻薄之王——“人们总是可以善待他们毫不在意的那些人”,另一句是“结婚是想象战胜了理智,再婚是希望战胜了经验”,句句扎心到底,字字入骨三分。

他们俩说的话,是“我之前没这么想过,但是我一听你说的,就觉得说得特别对”,是他们把这件事情第一次说明白看明白、说清楚。

这就不叫“说破”了,叫“看透”。

好了,小结一下:洞察从哪里来?洞察就从“说破”和“看透”来,李宗盛是说破,钱锺书和王尔德是看透。说得科学一点——“说破型”洞察那些“心念已至,口未能及”的东西;“看透型”洞察则是那些让你“一闻此言,恍然而悟” 的东西。

洞察哪里去挖?

好了,如何找到一个“说破型”洞察呢?那你就该努力探索人们认知与表达的那个缝隙,因为这类洞察,就存在于认知与表达的缝隙里——大家都知道,但他们说不出来、说不准确,你说出来了,就成了。

很多广告是基于这一类洞察引发大家的共鸣——很早的,有当年某服装品牌的“男人,就该对自己狠一点”,近一些的,有某食品品牌的“吃点好的,很有必要”。它们都成功地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并成为口口相传的金句—— 这也是这一类洞察的共同点,由于说出来了大家心里原本就有的想法,所以特别容易流传、进入人们的日常表达。

而要找到一个“看透型”洞察,就得换个地方,你得努力探索人性真相与普遍认知之间的那个缝隙。这类洞察,得在这找——真相如此,只是大家还没认识到,你先认识到,你就找到了一个洞察。

台湾当年有家琴行,打出的广告语是“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这句话真是妙极了,我觉得妙就妙在听到这句话之前,我没有这么想过,但一听到,就觉得它有道理。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

还有一个例子,是据说一些打劫银行的劫匪,会在打劫时喊出来的“文案”——请注意,这话还真可以算是个广告,因为喊出来就是为了让一群特定的人改变认知、改变行为,不再反抗——这句话是“钱是银行的,命是自己的!”不瞒你说,我要是个现场的慌乱群众,我真未必在那一瞬间能想明白这个道理,但一听他们喊的,八成当场就恍然大悟了——“人家说的有道理啊!给,都拿走!”

2019 戛纳创意节平面广告金奖作品,有一组是汉堡王的广告,画面上是一些老照片,一些小孩,被打扮成小丑的人抱着,吓得哇哇大哭——文案写着:“过生日,应该开心才对”。汉堡王跟竞争对手麦当劳互相用广告打嘴

架玩儿是出了名的,这张也是。小孩怕小丑?有这事儿吗。真有。但以前我还真没见谁说过。我觉得,这也能算是找到了一个新的洞察,一个新的,未被说过的真相,哪怕它只对一部分人有效。

好,说完了发现这两类洞察的不同路径,我还得提醒一下:要注意,洞察里经常有赝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有一些洞察它不是洞察。有一些文案或者内容,是说同样的一句老话,说得比你好听而已。

如果只是一个新奇的表达,那不一定是洞察。一个新鲜的比喻、一个刚刚发现的新的修辞方式,那都不太算是洞

察。精彩的修辞,实际上是“表达与表达之间的缝隙”,是你的表达与他的表达之间的差距,是表达能力的胜出, 是胜在表述而非揭示——换句话说,只是把话说得更漂亮了而已。

为什么把话说得更漂亮不行?因为把话说得更漂亮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或感受。举个例子, “吸烟有害健康”这样一句话,说得更押韵,更好听,说得再天花乱坠,也还是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而不是一个洞察。

用更精彩的措辞,重复别人已经确定知道的东西,顶多算是个提醒,通常并不能有力地改变什么。

总结

好,今天咱们对“洞察”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我们不仅谈清楚了定义,还说明白了如何找到两类不同的洞察。 不过,洞察这事,值得谈的东西还有很多呢。比如说,咱们之前提过,广告里常说的洞察都是消费者洞察,可是,

只有消费者有洞察吗?这就足够了吗?思考题:你能分别举出个“说破”和“看透”型洞察的例子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东东枪 创意文案的学习笔记 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rw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