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想法
穷人就不配拥有幸福吗?3招佛法修行教你拥有幸福感

穷人就不配拥有幸福吗?3招佛法修行教你拥有幸福感

作者: 慕宛初成长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6-24 17:46 被阅读0次
    希阿荣博堪布

    世界上公认的幸福是拥有健康的体魄,能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去想去的地方...但默认有个前提---有钱才能任性。穷人感慨“做人好难”,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卖命赚钱,结果还被嘲笑“贫贱夫妻百事哀”,难道穷人就不配拥有幸福吗?

    其实,富人≠幸福。众所周知,演员这门职业挣钱很快,但出轨、吸毒也成娱乐圈常态。因为简单的物质富足并不能称之为幸福,幸福感源自内心的安乐。

    那怎样才能安乐?堪布回答:放下执着就安乐了。那么,何为“执着”,何为“放下”?答案尽在佛法修行中:出离心、菩提心与无二智慧。

    01出离心

    佛教中所讲的出离心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厌世,而是出离烦恼,对六道当中所有的享受与安乐没有希求、贪恋之心,只有希求解脱之心。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欲壑难填,痛苦烦忧的根源在于我执,对人、对物的执着。小时候的快乐很简单,一根棒棒糖足矣。长大后越来越丧,因为我们执着的东西变多:房子、车子、票子...

    穷人抱怨投胎技术差,没能投成富二代。抱怨谩骂虽能一时疗愈,但负面情绪的压抑不是真正的出离烦恼。幸福感的建立需要主动去培养正面、积极的心态和情感。

    正念就是要建立一种精神信仰,让自己的内心充实安定。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把心打开,让自己暴露在痛苦中,才能更好地觉察痛苦,进而破坏其产生条件。即便不能对痛苦来源造成影响,也能促使我们更好地接受。

    正如寂天菩萨所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02菩提心

    菩提心是指不仅为了自己解脱,而是发愿为了众生。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缺少对自己的慈悲,很难真正对他人慈悲。所以我们首先得贴近自己的身、语、意而修行,时刻保持清醒的觉察,柔和地对待自己。不否认自己的缺点,也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即使面对自己的狭隘、冷漠,依然不忘知足和感恩。

    喜乐针对自己是感恩,针对他人是随喜。然而,现实中,被贪嗔痴慢疑训练有素的我们,对别人的成功更多的是嫉妒,要生起菩提心谈何容易。

    穷人会说:我自己的生计都难以维持,如何去悲悯“无关痛痒”的众生。不过,哪怕是带着疑虑,我们还是要发愿,还是要表达这个愿望。我们的心可塑性超强,只要不断训练,什么假的在我们心里都能变成真的。久而久之,假装的菩提心也能把真的菩提心激发出来。

    四无量心中的“舍”也能帮我们修炼菩提心。有舍才有得,渡人亦渡己,布施有利于放下执着,消除贫乏感。而且,内心越来越宽阔、坚强、温柔,是我们能得到的最好回报,也是我们自己幸福快乐的源泉。

    03无二智慧

    佛教讲缘起,即空性和因果。无二是空性的另一种说法。

    沧海桑田,诸行无常都懂得,却很难理解“无我”。因为我们虽说人生苦短,但心里真实的感受却是来日方长,直至年老才开始关心心灵和生命价值的问题。对无我的理解可参考吕秀才对姬无命“我是谁”的灵魂拷问。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我们现在执着的东西也会随世事变迁而变幻,百年后我们都会消失,执着又有何意义?

    因果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无常。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今生的贫穷可能是因为前世的业障;今生多做善事,来世可能得善缘。熟悉无常令我们内心真正放松而开阔,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人生。

    在此插播一下: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之前的我从不相信前世今生,《次第花开》给了我一种新的见解:没见过不一定不存在,孩童时代不记事儿不代表我们没存在过。不要给自己的思想设限!

    最后,引用书中的话给定位穷人的人一些忠告:

    内心的富足远胜过物质的满足,穷人照样可以拥有幸福。如果人们能像观察自己脸上的斑点皱纹那样,去了解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动,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

    只要不舍内心的善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个无尽藏。

    以上

    参考书籍:
    《次第花开》 <中> 希阿荣博堪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穷人就不配拥有幸福吗?3招佛法修行教你拥有幸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ys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