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都是说,中庸的重要性的。
首先是说,中庸之道是人们处事的正确原则。
只有那些注重自身修养的人,拥有良好品行的人,才能真正把握中庸原则,始终秉持中庸原则,随时做到适中,没有偏倚,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庸原则来处理各种事务。
因为君子是按照中庸的道理来行事的,所以,他的言行就恰到好处,很符合自然规律。
与上面的君子相比,那些不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的人,那些小人,往往不按照中庸之道来行事,是背离中庸之道的。他们在处理事务时,往往无所顾忌,也无所畏惧,甚至肆无忌惮,也就是好走极端。
大家经常在网上看到,某些人对待一件平常的事或人,比如,在新冠期间不戴口罩进入小区又蛮横无理的人,就有些“太过(过分)”;而对待那些弱势群体,却明显又有些“不及(不够)”。
因此,孔子强调“君子而时中”,也就是说,过分和不够看起来不同,其实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之道,没有做到恰当好处。
其次是说,中庸之道是人生修养中的“至德”,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真正能做到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在行事过程中,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所以,孔老夫子不得不感叹“道之不行”和“道之不明”。
学习了这些章节之后,我对于中庸之道来说,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中庸之道看似是平凡的常理,但却并非是所有人都能轻易做到的,而真正能做到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其实,我们在修炼自身的时候,只要时时想着,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够,这就离“中庸之道”不远了,其实也是容易做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