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的时候,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身体运动程序的自然启动。某一天,我有了跑步的冲动。从最初的走、跑结合,到第一次不间歇跑了6.7公里带来的惊喜,再到后来挑战10公里成功。跑步给我带来了身心的变化。那时候不知道心率,也不懂配速,更不在乎装备,一双普通的球鞋就可以跑上几公里。也没有跑步的伙伴,更没有加入什么跑团。可以肯定的说,那时候跑步的人没有现在的人多。
可能是思维习惯的使然,开始跑步后,我便买了3本如何跑步的书来指导,还把村上春树《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奉为跑步的圭臬,仔仔细细阅读了几遍。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有了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积累,我开始尝试跑半马。第一次跑半马是在某年秋天的一个下午,那天秋高气爽,大地葱郁芬芳。我爱人开车把我放在宜阳县城,我独自一人沿着宜洛快速通道跑回洛阳,实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半马。那时候总觉得半马遥不可及,一旦挑战成功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还发了个微信朋友圈炫耀一番。如今我已经跑了43场半马,再也没有了第一次跑半马时的兴奋劲。当你的能力能够支撑你的理想时,目标的获得感会大大降低。
我年轻时也曾“牛”过。在学生时代,100米、200米、400米曾经获过陕西省南郑县中学生运动会的好名次。由于先天优势不足(个矮腿短),现在的跑步成绩并不太理想。10公里最好成绩48分52秒,半马的最好成绩1小时51分51秒。对那些能跑进4分钟左右的人很是钦佩。好在我接受了跑步的目的不是快而是健康安全的观念,不与他人争锋,很佛性的慢跑。
跑过的每公里都是自我成长的记忆,均值得珍惜。我曾经用过四个跑步软件来记录运动轨迹,第一个虎扑,积累了一定的跑量,后来由于稳定性太差,放弃了;第二个是悦跑圈,现在还在坚持用,已经积累了10457公里;由于运动健康和华为运动手表要搭配着用,又下载安装了一个运动健康;咕咚作为备用,弥补了不必要的跑量纪录损失。凡事有备无患的确是生活的真谛。
跑步的另一个收获,也被我戏称为跑步的“副产品”是在跑步的过程中听读了一些书。如:《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遥远的救世主》《长短经》《蒋勋细说<红楼梦>》《史记》《资治通鉴》《黄帝内经》等等。何谓“听读”呢?就是在跑步的过程中打开“喜马拉雅”等听书软件来听书,听不明白的地方,回到家的时候翻开纸质书来看,尤其是读那些年代久远的古书。做完这两步还不够,关键是把读过的书用自己语言写出来分享给大家阅读。现在的写作平台比较多,选定一个常年耕耘,说不定也会有意外的收获。这是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能有个千儿八百人点开阅读,也是一种收获,只不过这种幸福比跑步来得更慢些。
跑步的过程中听书,即是对时间的有效利用,更是对读书习惯的一种养成。更多的时候,我是用跑步来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涵养阅读的境界。有人说,读书和跑步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其实,二个都可以在路上,不妨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