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看着饭桌上的饭,全家人坐在餐桌上,有的人直皱眉头,有的人高兴的说是好饭。
农家乐做的饭很简单,就是土豆玉米粥。为什么大家在看到这个饭的时候,态度不一样呢?这与每个人的经历有关。
小时候家里每年有什么粮食丰收,意味着这一年吃得最多的就是这个丰收的粮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红薯每年都会收上万斤,所以家里做饭的时候全以红薯为主,甚至有时一天三顿饭都要吃红薯。
那时候家里喂猪也喂鸡。妈妈做饭的时候自然全都要顾及到,早饭是每人两个红薯,一碗稀饭;中午是每人两个红薯,一小碗米饭;晚上自然也是每人两个红薯。剩下的红薯就用来喂猪和喂鸡。这样的生活习惯,家里可能持续了好多年。
在饭桌上大家聊天的时候。发现我们家族的人全都不吃红薯。大哥,从上班到退休,根本没沾过红薯,想必是被红薯所伤了。其他人倒没有这么严重,但平常也不是很想吃,我也是一年到头吃不了几个。
家里还有一样丰收的东西是南瓜。现在人很多人觉得南瓜很好吃,可当你每天上顿南瓜下顿南瓜的时候,你怎么都不会把南瓜与好吃挂上钩。所以每当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看见别人争先恐后地吃南瓜,我是看都不会去看上一眼的。
对于那些玉米丰收的地方,想必情况也差不多。玉米粥,玉米面,玉米米饭,人家成天吃这个,吃伤了,自然不会再想吃了。
今天在餐桌上就有几个人不吃玉米粥,想必被其所伤。反而几个小孩子特别喜欢吃,这与他们没有经历过别无选择的那个时代有关。
每个人所感受到的苦与乐,是跟你的经历有关。
同样的是爬华山,我们去爬的时候又苦又累,下山的的候感觉腿和脚都不听使唤了,回来还要疼上好几天。可对于天天上山的挑山工来说,这是人家的工作,人家反而以此为乐。
小时候老听哥哥姐姐们谈论,他们暑假去建筑工地做小工赚学费。我都是很不以为然地想,那有什么了不起,我长大了也去工地做小工。
等我初中毕业之后,有一天在外面玩,看到有一家人在建房,就自高奋勇地跑去要给别人做小工。主人家就让我试试,我就去给人家搬砖,搬了两个小时,累得我是精疲力尽,发现自己完全不能胜任这种活。从此之后,我再也不提去工地做小工的事了。
一样的干活,为什么哥哥姐姐们能做,我却做不了。我想可能是我和哥哥姐姐们的压力不同。那时候,爸爸的教育理念是,过了15岁的人,上学的费用自己承担。所以哥哥姐姐们为了有学上,每年暑假都会去建筑工地干两个月小工,一部分用交学费,一部分用于平常买书。而我在上学的时候,哥哥姐姐们已经有了工作,已经有能力支持我上学了,相应的也就没有了那种压力。
另一个表现特别明显的就是读书。有人以读书为乐,有人以读书为苦。以读书为乐的人大多比较专注。他们已经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想要寻根究底,所以他们寻找的是一种快乐。
而以读书为苦的人,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觉得读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在看书的时候,眼睛盯着书本,思想早已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这样只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完全没有效率可言。
你以为的苦,在别人来说是可能微不足道的,也许别人经历的比你还要多百倍。你认为快乐的事,在别人眼中是可能是一件伤心事,是别人不愿意提及的痛。
前段时间,一位同事在聊天中说到他们的战友二婚的时候,没有避开另外一个离婚的同事,那位同事不高兴了一整天。
我们在面对此类事件的时候,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尊重个体差异,才会相处融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