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女人只是因为坏情绪作祟,唠叨、抱怨,作为男人,就奉行“左耳进右耳出”原则。其实,女人很多时候就是发泄一下,说她们有多难过、多哀伤。这个时候,男人一定要听,但是一定,要右耳出!有的男人在接受了老婆的负面情绪后,右耳没出,而是把女人的抱怨、指责全听进去了,结果自己更纠结、难受,完了就跟女人讲道理。到最后情绪没解决,事情更没解决,夫妻俩大吵一架,两个人都受伤。
“女人骂你的话,左耳进右耳出,这不是不上心,而是及时过滤掉、甩掉负面情绪。为何短命的都是男人,因为老婆的话没有右耳出嘛!”
“夫妻相处的时候,都要格外有弹性。你无法跟固执的人理论,也无法跟暴力的人来硬的,玻璃够硬可以盛放很多东西,但一个锤子打上去,玻璃就会碎一地;棉花很软,但锤子打上去却可以弹回来。这个时候是玻璃硬还是棉花有力量?”
柏丞刚说,当情绪不好时,一定要去找事情做,让自己“动”起来。他去郊区爬山、走很远的路,只要天晴,他每天都出去晒太阳。运动和晒太阳都会出大量的汗,因为汗液里有很多坏情绪产生的蛋白质。你得在其他地方找到成就感,坏情绪才能抵销掉。
对抗自己的坏情绪,除了流汗,还有流泪。柏丞刚建议每个人在心情不好时哭出来。如果心情不好到想哭,他也会在女儿面前流眼泪。流泪和流汗一样,都可以排出积聚在体内产生坏情绪的蛋白质。“哭过之后情绪好多了,这是因为眼泪排出了坏情绪的蛋白质。也正因如此,女人比男人长寿。”
现代人花太多时间练“外功”:穿着、打扮,住多大的房子,却忽略了只有修炼“内功”才能有真正的力量。内功是什么?就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接纳自己、爱自己。
但是,接纳自己、爱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怎么做呢?有个很简单的办法,照镜子。爱照镜子并喜欢对镜子笑的人,是能悦纳自我的人,而看着镜子愁眉苦脸或拒绝照镜子的人,多半对自己很苛责,这种人也很少有情绪好的时候。记住,人接纳自我是从接纳自己的身体和面部特征开始的。对自我的不接纳就像镜子上的裂缝,心情明媚时,并不影响自己的美好形象,但当挫折袭来时,裂缝会“砰”地炸开。所以,心情不好时,多照照镜子,多笑笑,从接纳镜子里那个真实的自己开始。
接下来再审视你的心。其实,我们对自己过于苛责是源于不合理的信念。当我们对自己感到失望或不满时,不妨想一想:我希望做成什么样子?做成这样,会让我获得什么?获得的这些,为什么对我这么重要?我现在的坏情绪,是不是会妨碍自己达成这些?
“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不爱、漠然。当你恨一个人时,还会骂,还会有喜怒哀乐,这样的人还有救,但是你做所有事情都没有感受,即没有盼望时就很可怕了。其实考第二名而感到内疚的人还有救,考最后一名也无所谓的人也有救,没救的,是那种没考第一名就想自杀的人。因为自杀多么需要勇气、死多么痛苦,一定是没有盼望了,才会选择自杀。”
悲观的人,认定消极负面是生活的常态,困境无处不在,自身努力无法改变任何事情;相反,乐观的人会认为负面情绪不过转瞬间,成功与幸福才是生活的常态。
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常态”。“这就好比我们花同样的精力去改造缺陷,和花同样的精力发挥优势的结果完全不同一样:个人关注点的转变,能将人的潜能发挥到最佳效能。我们应致力于发现并促进那些使我们成功的因素,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别人换上正向的眼光看待并信任我们,与此同时,内外功兼修,相信和接纳自己。如此,坏情绪才能彻底治愈,你才能成为最好的伴侣、子女、父亲(母亲)和你自己!”
抑郁是转向自己的愤怒。很多人情感受伤后,会把心中的愤怒压得很深很深,慢慢变得抑郁。
这个世上没有100%让心不受伤的办法。但有些办法,能够让我们在爱时少受伤。
首先,要像成年人一样谨慎选择对象;选好对象后,像孩子似的打开心扉勇敢爱。谈恋爱之前,人们尤其是女孩应该有足够的人际交往,不要轻易“以心相许”。很多人之所以看错人,是因为没有和人交往的经验,所以根本不懂得看人。先接触,再观察,看看对方在骨子里和自己是不是一类人,有没有相同的价值观和相近的生活方式等等。通过一定的判断,有七八成的把握后,再勇敢地打开心扉,全心投入地恋爱。只有自己打开心,才有机会和别人建立心与心的美好关系,才能让婚姻成为一种信仰。
婚姻就和身体一样,身体不能没有免疫机制,但如果免疫机制太强大,却会患上免疫性疾病——过敏。
幸福不是你未来的目标,而是你当下的状态;幸福是你内心生活方式的体现,而不是你要到达的终点。
追问“幸福在哪里”本身就是个错误的问题,因为幸福不是在哪个具体的地方,而是在生活中的每分每秒;幸福不是你未来的目标,而是你当下的状态;幸福是你内心生活方式的体现,而不是你要到达的终点。执着于“幸福在哪里”,就相当于把幸福变成了一道选择题或者是填空题,比如结婚生子,比如升官发财。可真的实现了这些愿望之后,你就真的幸福了吗?
说到幸福,曾经流行过一句话: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几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调查显示:许多人都认为“赚到钱才能幸福”,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支持了“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可有了钱,就真的一定会幸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既然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不停地追求外在目标呢?赵昱鲲说,原因很简单,外在因素更容易观测,比内心因素更明显、更容易衡量,所以人们往往高估了这些外在因素,也就更倾心于对它们的追逐。
“攀比心能让你在盖过别人的时候稍稍幸福一下,但这个幸福很短暂,因为你会继续习惯性地与人比较和攀比。如此循环下来,你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然后就会像一个疯狂老鼠一样,在拼命奔跑。也许这样的奔跑会让你取得一些物质成就,但你却在幸福的感受上一无所获,你甚至感受到的是痛苦。”赵昱鲲认为,攀比心不但不会让我们幸福,反而会把我们推向不幸;攀比心越强的人越不幸福,而越幸福的人越少跟人攀比。
一个人如果一点儿成就都没有,只想懒散地享受、不肯奋斗,力量就会萎缩,心理也会变得空虚不安。所以人必须有所成就,只是别陷入过度追求就好;而且要把“成就”的范围扩大,并不局限在金钱、地位等方面,让成就变成自己的一个爱好或者特长。
当你做事变成一种“自觉”,而不是为了外在的报酬,换句话说,“当事情本身就是目的”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幸福和快乐。但如果你太在意外在动机,比如报酬、地位、面子等,你就很难从一件事情或者工作中体验到心流,也就很难在一件事或者工作中感到幸福和快乐。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份多么无聊的工作,都会有人从中找到乐趣。这大概就是幸福和不幸福之间的区别吧!
伦敦大学性心理学者彼特拉·博因顿也曾经说过:“压力和疲劳是性激情的最大杀手!一个人没有时间和精力享受性生活,这将意味着他没有时间和精力享受美好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