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粒粒
很喜欢李娜,一直叫她娜姐,后来发现,娜姐还比我小好几岁呢! 我想“姐”在这里已经与年龄无关,更多的是赋予了尊重与崇拜。
喜欢她,不光是因为她曾经取得的耀眼成绩给民族带来了荣誉,还因为她健康自然的形象,身上总是散发着一股要冲出去的活力和不服输的劲头,总感觉按都按不住,越是按,她越是要蹦得很高。
我是网球球盲,但因为对李娜的喜欢而对那个小小的、圆圆的、可以弹来跳去的小东西生出无限喜爱的情愫。 得世界冠军不容易,得一个一向被认为是亚洲或者中国人不太擅长的运动类冠军更是不容易。然而,李娜却做到了。
其实,说不擅长不太恰当,应该说实在接触得太少了,对中国孩子而言,从小更熟悉的是乒乓球,是羽毛球,而不是网球。而西方人正好相反,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网球,当然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培养出网球名将。
那么,80年代初出生的李娜,又是怎么开始了网球之路,并一步一步、在这条路上逐渐走上辉煌呢? 带着好奇,心存着对她的喜欢,前段时间读了李娜自传《独自上场》,李娜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家庭以及自己的成长,还有许多奖杯与成就背后的心酸与泪水。
生于武汉的李娜是家中独生女,工薪家庭,她的父亲对体育情有独钟,在她6岁时,就把她送去少年羽毛球队。
李娜形容那段生活,并不是非常快乐,锻炼辛苦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队里有大孩子欺负小孩子的不良风气,后来在一次练球时,李娜被一个网球教练看到,网球教练慧眼识珠,立即认定李娜具备打网球的身体条件,便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都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可以理解为机会的重要性。于是,夏溪瑶教练就成了李娜网球生涯的第一个贵人。那时的李娜,只有七岁,甚至连网球是什么东西都不太清楚。
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李娜开始了自己的网球生涯,体校的生活很苦,并且,她是需要住在学校里的,这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而言,是惊奇与害怕的交织。
李娜的童年和多数孩子的童年不太一样,她的课后及假期时光都是在球场上渡过的,没有动画片,也没有一群孩子们天真快乐的玩玩闹闹。李娜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我是个没有快乐童年的孩子,我没有寒暑假,没有时间看电视剧或是动画片,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球场上。”( 《独自上场》· 李娜)
听起来似乎有些残忍,但谁又能否认那时的汗水与努力铸就了后来的网球名将呢?!
或许也是得益于童年的训练艰苦,铸炼了李娜钢铁一般的意志,不轻易服输,也不轻易放弃。
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再加上自幼时就开始的专业训练,更有父母的大力支持,年仅14岁的李娜就被选入省网球队,教练为余丽桥。余丽桥曾是亚洲最好的网球女选 手之一, 现任中国网球队教练员。
可以说,余丽桥是李娜网球生涯中的另一个伯乐,授教于专业,一定程度上就等于为千里马安上了可以飞翔的翅膀。在书中,李娜对余教练的描述很多,有感恩感谢的肯定,但也有对于教练方式的疑惑。
李娜这样说,“我的教练余丽桥,她不大懂得表扬队员。当时我和李婷在一个队,她总是骂我俩,9年里从没有表扬过我们。一个小孩子练球十年也得不到表扬,是不是长大后容易没有自信。”(《独自上场》·李娜)
由此可见,少年运动员们的体育之路的确是无比艰辛的。
而也就在李娜14岁那年,她的父亲病逝了。父亲一直是李娜的精神支柱,对于女儿打球,他全力以赴的支持,父女之间的感情亲密无间。由于李娜当时比赛,对于父亲病重并不知情,回到家时,看到的已是父亲冷冰冰的遗体。
这件事,成为李娜一生的痛苦与遗憾,外加父亲病重期间,母亲四处借钱受到包括奶奶在内的冷遇,李娜似乎在一瞬间内看透了人情冷暖,明白了世事艰辛。
“以前我以为,人是一点一点长大、一点一点成熟的,但是那一天我知道,人是一瞬间长大的。”(《独自上场》· 李娜)
看着崩溃无助的母亲,李娜马上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虽然她只有14岁。
从那时起,一直到后来的法国大满贯,李娜还经历过许许多的波折和困难,包括15岁时独自去美国训练入境时无法沟通被关小黑房;第一次退役;膝盖多次受伤手术等等,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一颗网球明星的耀眼升起。
法网大满贯,澳网大满贯,职业生涯中世界第二的排名,21次打入WTA女单赛事决赛,李娜用成绩说明了一切。
在摘取桂冠的荆棘路上, 还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其一就是李娜的老公,姜山。父亲去世后,母亲再嫁,姜山几乎成了李娜唯一的精神支柱。对于李娜来说,姜山是最可信赖的朋友,是亲人,是在赛场上发泄压力的出气筒,是教练,是解决一切疑难杂症的后备军,可以说,李娜的成功,也一定程度上是姜山的成功。
其二就是网球体制的改革,2009年,网管中心决定让李娜等几名网球运动员单飞,也就是除了收取她们比赛奖金一定比例的费用之外,她们和欧美国家的职业网球运动员一样,可以自己决定赛事,自己聘请教练,有自己的经济人等。这一点对于性格倔强的李娜来说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从一定程度上,也全面激发出了她的拼搏热情。
因此,李娜的成功可解读为: 优秀的身体素质+ 伯乐挖掘+ 很早走上专业道路+ 专业教练+ 艰苦训练+ 坚强的意专+ 国际训练基础+ 大量赛事经验+ 过强的心理素质+ 情投意合的老公+ 灵活的体制安排+ 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性格。
用李娜自己的话来讲,高手之间的较量最后已经成了心理素质的较量,而球技的差距则是微乎其微。
在奖杯,荣誉,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李娜曾无数次崩溃,徘徊,痛苦,也很多次怀疑自己,想要放弃,更是承受了无法想象的身体伤痛,膝盖三次手术,曾经在比赛中需要边抽积液,边打比赛。如果意志不够坚定,她或许早已放弃。
其实不止是李娜,任何职业运动员走向领奖台的道路都洒满了泪水与汗水,即便如此,大部分人还是无缘走上布满鲜花的领奖台。
如果孩子选择了体育之路,告诉孩子,体育之路如同人生的许多路一样,走的普通和走向成功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促成成功的因素很多, 所以不必将失败当成自己的错,而父母的心态应该更加坦然,和孩子一起面对路上的各种苦难。
——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