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智商低于120就很难成功,而高于这个值之后,智商的作用并不明显。——格拉德威尔
勤能补拙,有么,一定程度上是有效果的。一个非化学出身之人,安排在了检测的岗位上,照着流程将实验做了下来,将数据记录在册子上,平常样品还好,特殊一点儿的,需要进行前处理的,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哪种方法能将干扰物质掩蔽、去除,酸度控制在哪种范围内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他们一概不知。

因为勤奋,相关知识读了一遍又一遍,一天都不落,就一定会有所提高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有基础之人,自学专业课,就好比盲人摸象、点灯,摸到的只是全局的一部分,灯点的再亮,也是无法感受华灯初上,满世繁华的喧闹。
隔行并不一定隔山,关键在启蒙老师,可不可以把你身体里沉睡着的某个基因,激活并开发到马力全开的状态,受到来自各方的赞美,化成源源不断的能量,维持常规火力十足地运转方式,难题迎刃而解,隔着的山河,也可以只是象棋里画着的楚河汉界。

前提是你可以听得懂,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举一反三,对知识产生联想。优秀的教授,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给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就和在英语言国家拿法语在课堂里讲述一般。
勤不一定能补拙,与其浪费时间在不擅长的领域,不如专攻一门,把它变得精通,一万小时定律是有前提的,抓住其精髓,成为专家不是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