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在大学|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世界

作者: 故衣书辞 | 来源:发表于2017-06-24 11:50 被阅读118次
文/故衣书辞

《近在远方》这本书是cc送给我的生日礼物。那年19岁,大三。

收到这本书时,我正好在宿舍门口晒太阳。昏昏欲睡之际,一片蔚蓝就映入眼帘。

这本书的主编是我喜欢的作家七堇年。书里收录了十位优秀作家的旅行故事。

欧洲,南非,印度……每篇故事看来都似横穿了整个世界,直达心灵深处。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中陈丹燕写的《王后的手掌:探访印度拉贾斯坦邦》。

她的文字读起来自带一种神秘感和历史感。古老的王国如同带了生命般跃然纸上。

那些在要塞门口的城墙上印着的血红手印,总会在梦境中带着清晰的印象在脑海中显现。

据说小王国每到破城之时,王后王妃还有一些士兵的妻子在跳入火堆殉夫之前都要在城门前留下自己手掌的印记。

这代表一个王国的尊严,是一种仪式。我因这种凄美决绝而震撼。

作者在走访时,还用自己的手掌对比了墙上的掌印。有的手掌很小,左右不过十几岁。

看到这里时,我脑海中有勾勒出十几岁姑娘的掌纹,稚嫩、鲜活、热情洋溢。就像作者所说,不知她们在面对这些牺牲时,是否心甘情愿。

存在的挣扎和恐惧可能都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土之中,后人无从得知。

陈丹燕在这段游行之中,最令我迷醉的不是她笔触下讲述的古国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而是她写下的一段旅行感悟。

她说:“旅行的经验渐渐多了,就会知道自家餐桌明亮的灯影外,原本就没有一个等待你去探索和享受的十全十美的世界。”

读到这里时,内心忽然变得平静。

宿舍楼下传来女孩的嘻闹声,隔壁寝室的露露放着一首许巍唱的《曾经的你》。

许少年沧桑的声音传入耳朵。我忆起了大二时期的远行。

那时,我们班上的人坐着大巴到了相隔学校有600多公里的乡村进行艺术写生。

为期一周的贴近自然。从起初的兴奋到后来的疲惫。白天我们背着画架赶作业,晚间回到旅店在老师点评完作业后,一头扎进被子里,听着山里虫鸣入眠。

夜间身体被虫子叮咬,旅店棉被不洁。我有很清楚的听到身边曾信誓旦旦说要为艺术献身的朋友抱怨这该死的乡下,该死的地方。

她们大多都声音极大,话语的愤怒可以想见面目的狰狞。明明白天对这个地方的青山绿水多有赞美,挥笔描摹间都带着浓浓的爱恋。夜晚之时却如同变了一个人。那些掩埋于灰尘间的细小黑暗,全部展现了出来,一点不剩。

第一次觉得人在路上。

心灵却支离破碎。

村里的居民远没有书中写的那般和善。每年这里接待了众多的学生和游客,商业化的模式扼杀了其间的纯朴。

记忆中有一天早上,我在一个池塘边坐着画远处房屋的飞檐。因技艺不精湛,起稿多潦草。有一位妇人站在我旁边担心我没有办法交一个完美的作业。于是她好心的向我推荐了她手上其它人的作品,15块一张。

我看了她一眼,礼貌的拒绝了她后在她一脸的鄙夷中收了画板。

类似的情况在不多的时间中,发生了许多次。以至于这次旅行带给我的体验很糟糕。糟糕的根本原因在于我觉得它与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在我想象中,乡村是一个洗涤心灵的地方。要尽可能的舒缓,安静。而现实却是,街上到处都是吆喝着卖画纸,租画架的嘈杂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角落藏匿下自己,被人发现后还要遭受莫名其妙的鄙夷。

第一次,我开始审视这个世界。开始质疑世界的友善性和包容性。

直到我看到陈丹燕的这篇文字。突然间释怀了。她在旅途中的经历远比我丰富的多。

而她的关注点永远不是在远行路上遇到一些困难和喧闹。心灵特别自然的就与一个地方产生美的共鸣。

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世界可供你探索的地方有很多,但它们从来都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十全十美。

如果你喜欢一座古老的王国,你必须接受它背后的残酷与血腥。

如果你爱一座村庄的山青水秀,那么你也要去原谅人性的膨胀与缺失。

如果你热衷于周游列国,观赏旅途之中的风景,那你必须学会克服行路上的车马困顿。

世界于我们从来都是一样的,它能包容下你的不足,你也要体谅它的不完美。


《大学生活和读书专题联合征文》活动链接:

http://www.jianshu.com/p/3515f7f0a20c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在大学|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at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