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有的人嫌父母给的少,有的人父母给的很充裕,还有的就是普通标准不多不少,但自己也会合理花销。
好像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你上学父母只付出生活费吗?不是的,每年缴纳的学费、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等等,这些难道不是钱?父母为你缴纳的这些,没有供你消费的,难道不是付出?
寒窗苦读,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作为学生,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家境富裕的除外,花多少钱都是人家的权利),难道上学是为了让你有一个场所可以吃喝玩乐享福的吗?
有人说,现在是2020年了,不是十年前的物价了,生活费标准应该提高了。是可以适当地提高,但你可能不知道,现今社会,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是最不均衡的,你父母的工资水平远远不如物价涨得快。
你在计算每个月需要多少护肤品、衣服、奶茶饮料的费用时,想过你的父母,是辛苦工作多少天才能挣到这个钱吗?他们自己在护肤、吃穿用度上,能达到你现在的水平吗?钱是父母挣得,怎么他们没有享福的权利?为什么他们选择将就自己,而让你生活无忧。
你想多要点钱,想好好学习,买书、买学习资料、考证、学技能,这些都没问题,父母甚至会很高兴、很欣慰,你学得好了,甚至能拿到奖学金、助学金,但你要钱去吃了喝了玩了逛了,那多少钱也不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踏入社会拿着实习工资,除去各方面的开销,恐怕不会太好过,还要靠父母接济吗?那父母十几二十年花钱培养你是为了什么?
生活费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过盈或过亏都不合适,一千或两千、三千、五千……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合理计划,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