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几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前期”,我不得不对馅饼之类香甜可口的食物敬而远之。即使天上有免费的馅饼掉下来,我也不会伸手去接,吃了招病不说,砸坏脑子的可能性更大——高空坠物本来就不安全,如果掉下来的是包装成馅饼的铁饼,那后果就更不堪设想。
但总有人愿意铤而走险,不管有病没病都敢去接天上掉下来的东西,以为自己运气好,什么都能接得住——如果是馅饼就直接吃掉,如果是铁饼也可以带回去练臂力,反正都是白捡的。
相信奇迹的他们,从来不会去考虑万一被高空坠物砸残或者砸死怎么办,更不会去质疑这些从天而降的东西到底是谁扔下来的?
我身边就有这类盼望天上掉馅饼的人,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欲望比能力强,并且对现状严重不满。他们妄想通过一些熟人介绍的集资项目去获取高利,结果利息没拿几个月,本金也没收回来。
特别是那些通过信用卡、地下钱庄来筹资的人,不仅自己投出去的钱再也收不回来,还得继续偿还高利息的贷款。有的人为了尽快还债 ,甚至把新装修好的房子都卖了。
在没有去接“馅饼”之前,他们都过着有车有房、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生活,可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在接了“馅饼”之后,他们相继过上了无产、单身的负翁生活,房子卖了,老婆离了,孩子跟着自己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他们为自己的贪婪和鲁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骗钱的人却不知所踪。就连那些“热心”介绍发财机会的亲友们,也以自己同为受害者为由,毫无心理负担地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他们的遭遇让我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当个人财富超过认知水平的时候,社会上总会有人千方百计地来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水平和个人财富互相匹配为止。其实这和“人只能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是一个道理,既无奈又扎心。
好在这些年,单位领导不管大会小会都爱强调“保持头脑清醒,筑牢思想防线”。我不仅认真听进去了,而且还响应号召,主动给自己“洗脑”,看了不少心理学、营销学、经济学方面的专业书籍,以及一些违法犯罪类题材的纪录片和影视剧。
为了维持大脑的清洁卫生,我时不时还得清除一下里面的垃圾内存,一旦发现有漏洞,就赶紧打上补丁。正如电脑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升级一样,人的大脑也需要终身保养和升级认知系统,以防那些乱七八糟的病毒入侵。
就这个层面而言,“活到老,学到老”还真不是说了就忘的宣传口号。在生活中有不少人放弃自我往往是从放弃大脑主权开始的——自己不主动“洗脑”,那就只有等着别人来给你“洗脑”。
幸好自己一直没有放弃读书、思考的习惯,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也不高,才没被那些“热心”的亲戚朋友带到沟里去。但我的认知盲区仍然不少,在装修房屋、购买家具家电时,也被所谓的大品牌忽悠过,还打过市长热线维权。
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从小到大就没被人骗过,我要么不相信他的话,要么不相信他的能力(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能力)。不是我悲观,在这个网络发达、智能手机早已普及的时代,各种诈骗手法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发展,不断演变升级。对普通人来说,在骗子们强大的感情攻势和利益诱惑下,想不入坑,真的很难。
更何况很多诈骗集团都是跨地域、跨国境经营“业务”,涉案人员多,隐蔽性强,大大增加了公安机关的破案成本和执法难度。因此某些人单方面指责受害者愚蠢无知,监管机构效率低下,是既不客观,也不公平。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阴险的骗子对我们的了解程度,远比我们自己都清楚,天真的我们却对骗子一知半解甚至干脆就是一无所知。在信息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谁赢谁输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儿。
这周末上映的电影《孤注一掷》,正好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电信诈骗的特点和运作模式。从反诈的角度来看,影片尺度较大,确实是将真正的内幕消息公之于众。
那些从事电信诈骗的团伙不仅业务能力和诈骗手法远超我们想象,而且他们洞悉人性,擅长利用人性弱点编排剧本和话术,精准运用到不同的受害者身上。
这个诈骗团伙还特别重视团队建设,有完善的组织体系,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分工合作,根据“业务”进展情况轮流接手相应的任务。他们非常追求效率和速度,不分昼夜,争分夺秒。他们协同作战的场面,他们对待“工作”勤奋、专业的态度,让大银幕前的我目瞪口呆。
他们在“广撒网”方面也做到了极致,各类社交、购物和视频播放网站(平台)都会被他们盯上,一有机会就纳入“业务”扩展范围。连字幕组都被他们利用,在播放视频的同时,不断推送诈骗广告。
并且一个前台的美女业务员往往同时面对很多个已经上钩的“客户”,而每个“客户”怎么也不会想到,和自己聊天的美女背后是整个技术团队在旁边进行监控和指挥。
除了榨干受害者的资金,诈骗团伙对待不听话的成员,手段也极其残暴,不管后者是主动加入还是被动加入,都是进来容易出去难——想逃跑没门儿,想报案死得更快。
最近,华杉老师在讲述“定心哲学”中提到,“让你身不由己的,不是江湖,而是你自己的患得患失;而一旦为得失心所牵引,就会从另辟蹊径、弯道超车,绷紧到身不由己,发展到慌不择路,穷途末路。”
认真欣赏完电影的人应该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不管是片中丧心病狂的骗子,还是精神崩溃的受害者都经历过这种心路历程,他们在骗人与被骗的同时就走上了不归路。
就我个人的观影体验而言,作为反诈宣传片,《孤注一掷》是合格的,有力度、有深度,说服力强;作为普通剧情片,《孤注一掷》也不弱,有质感、有内涵,注重细节。
真心希望影片能被市场追捧,让更多人感受到主创人员的良苦用心——“多一人观影,少一人受骗”。
温馨提示:不管天上掉什么饼都别去接,馅饼可能有毒,铁饼可能砸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