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聊到晚饭想包些饺子或馄饨吃,下午下班想是去超市,买些菜回来。在家复习功课的外甥女问:饺子和馄饨有什么区别吗?听到如此“简单”问题竟一时语塞,饺子和馄饨除了外形的差别,真说不上来有何不同了。
于是赶紧查资料,将了解到的,简单总结如下,以便共同学习了解:
馄饨的来源,传说,是在吴王打下越国得到西施之后。传言他因为得到越国之后,每天都不再理国事。尽情享乐,到了冬至的时候,他对于餐桌上的各种山珍海味都已经吃腻味了,基本上什么都没动。机智的西施把这一切都看在眼中,她进入了厨房,做出来的点心,放在水里煮过之后,加入各种调味料,看起来美味可口。吴王尝了一口,感觉味道非常的好,吃下了很多。吴王对她表示赞赏,并且询问她这点心叫什么。西施看着吴王混沌不堪的样子。随口应了一句“馄饨”。之后,“馄饨”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冬至必备的美食。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饺子”的说法传说是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春节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至明代已经出现。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又称水饺,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到了清代,这种习俗已经非常广泛,已经把它固定下来。
真是家务无小事,处处皆学问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