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这句话可以说是古人总结出的、鉴别是否真正朋友的真理。
现实生活中,人的习性决定了有相同爱好、共同志向的人,容易扎堆形成群体,并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相互扶持,对外发出共同的声音。这种群体,不管紧密也好、疏散也罢,在正常情况下的表现可圈可点,能量不可小视,受到周围人们的羡慕和称道。但是,如果在大事大非面前,原来一直以朋友相称的人就会表现出不同的面孔。尤其是牵扯到相互之间的利益问题时,更是如此。如我所知道的一对好朋友,从上学到参加劳动,十多年间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不分你我,是生产队年轻人中的佼佼者,是大伙公认的一对好朋友。1976年大队在只有一名入学指标的情况下,认为两人都很优秀、难分仲伯,将两人一同推荐到公社。过了一些时候,其中的一位接到了本省某中专学校的入学通知,荣幸地跳出农门、走上仕途。本以为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包括另一位年轻人在内的村里其他人也没有任何想法。可是十多年后,一位与原公社主要领导有亲戚关系的村民说出的一件事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原来,在大队推荐过程中,事后被录取的年轻人通过有关渠道,向当时的公社主要领导反映了另一位被推荐者日常做过、说过、想过的当时认为是不正确的言行,而且经过调查确认,基本属实。其实,尽管当时的社会形势比较紧张,但是人们难免也要向十分要好的朋友交流、吐露自己的一些情况。不过,说者无意、听者留心,在关键的节骨眼上秘密地向上级作了汇报,由此也决定了两人命运的截然不同。此事虽然不具有广泛性,但确实说明再好的朋友关系,也要经历大事大非和时间的考验后,才能最终确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