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浊之第三重:烦恼浊

五浊之第三重:烦恼浊

作者: 延善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20-08-19 20:17 被阅读0次

五浊之第三重:烦恼浊

法华论坛  今天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这个「烦恼浊」与五阴中想阴相对应。想阴,就是意根对法尘——法尘是前面的五根对五尘产生的五种俱生意识,是保留在头脑中的回忆——所以意根既可以运用法尘闭门造车,又可以在独头意识里执著。下面来看这段经文。

又汝心中:这里的「心」指意根,第七识和第八识都可以说为意根。忆识诵习:「忆」是回忆过去的事情,「识」是面对眼前、当下的事情,「诵」是计划未来的事情。所以「忆、识、诵」是表我们的意根在过去、现在、未来中的那种妄想执著,「习」呢,就是这三种习气。

性发知见:「性」就是见性,第七识就是一精之明。「发」是成就。「知见」是眼睛能看的能、耳朵能听的能、头脑能思维的能,是六根之见性。

容现六尘:前面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叫实尘,由眼、耳、鼻、舌、身通过现量境界当下来一念分别。第六个尘是法尘,由前面的五种实尘产生的五种知觉保留在头脑里称为法尘,也叫「前尘影事」。

离尘无相:这是讲烦恼浊的特点。离开了前面的这六种尘,它现不出相来。它的东西在不在心里啊?在心里。离觉无性:「离觉」,就是离开我们的真心本觉,就是离开它的真实本来面目。如果没有离开真实本来面目,它会不会生烦恼啊?那始终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呀。

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相织妄成」仍然是讲由我们的六根之性这种能与所对的外界的六种尘而产生的一种烦恼心。

「烦恼浊」呢,在世间法里对应为「方法论」,它是「见思烦恼」的问题。它以五钝惑「贪、嗔、痴、慢、疑」为体。烦恼是无量啊,佛为方便教化,有说为一百零八种烦恼,有说为五结,有说为贪嗔痴三毒。实际上,根本烦恼就是一个「贪」字。

就人道众生而言,可以说从离开娘胎出世第一天就开始贪——小孩儿落地哇地一声就哭就跟你要、就跟你讨,你把奶嘴往他嘴里一放就好了,嘴巴堵住了;你搞个什么铃铛摇一摇,耳朵听到好听了就开心了,欣赏了,这是不是都是贪?一直到临死都在贪。贪什么啊?好死不如赖活着,活一天就是两个半天,不活白不活。有的人还贪死,贪死得快,为什么?哎呀,活得太烦恼了、太痛苦了,都是贪。那中间更不用讲,每天都在贪,今天贪明天,明天贪后天,要贪儿孙满堂,要贪钱财等等,各种「贪」。

「烦恼浊」主要是心苦,你看不出它受什么苦,可它心里在折磨自己。所以离尘无相,它没有苦相,没有外界有形相的那种苦,但它确实是一种真实的苦。烦恼浊与想阴对应,完全是在心里打妄想。有些人到最后自杀了,是不是由这个烦恼浊造成的?那相反,当我们解除了烦恼浊,明心见性的人是不是比那做大官发大财的人还要快乐啊?苦与不苦在于我们这一个心。有些人他越是受苦还越快乐。

「嗔」,是嗔恨心。人家得罪我,伤害我,我就耿耿于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怨天尤人,甚至大发雷霆。分别法来讲,嗔心是大敌,专门破坏你的定力,往往修行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道行、功德,会因为你一念嗔恨心前功尽弃,叫做火烧功德林。修行人要培养温顺、冷静、沉著的心态,看你有没有定力。

「痴」,即迷惑颠倒,不明事理,愚昧无知。它不仅包括那些低能儿、文盲、植物人,还包括那些所谓的聪明绝顶之人。因为他自以为是啊——我从小读书天分第一;我当官、经商足智多谋,我才华横溢……别人去念佛、学佛他感到好笑,没有本事跑到这求泥巴,有什么用啊?在佛法里叫作「世智辩聪」,三途八难里属于第七难,这种人来世必下三恶道。因为他是一种情执,自以为是,把自己看得很重,重的东西是往下落还是往上飞?往下落。这叫「想升情坠」,在《楞严经》讲的,既有科学性又有哲理性。在佛法里讲,老实人得大利益,聪明人反被聪明误。佛法是平等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沾光,没有一个人会吃亏。当你沾沾自喜就是你吃亏的时候,你沾不了光的;当你吃亏而心安理得,生欢喜心,你是吃苦了苦。是非好坏全在于心态的调整。

「慢」,就是贡高我慢,恃己凌他。人们常常讲:啊!这个事值得骄傲的。有什么好骄傲呢?《瑜伽师地论》讲了七慢:「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邪慢」。

第一种「慢」:按照世间法来讲,他总是舍己为人,就是有功德,也就是值得骄傲。我们称之为「慢」,为什么呢?你舍己为人,人是谁啊?还是你自己啊!你舍的当下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所以佛法里叫好人落得做好人啊!他本来就不是好人,他是好自己。你舍到哪里去啊?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有的人都是你。你舍了谁了?你给了谁了?明白这个道理,你没有我慢之心。天大的功德都不值得自夸,当然有的时候要夸,是为了影响别人,让大家见贤思齐。同样一件事,菩萨论心不论事。同样是一个人自吹自擂,用心不一样,功过就不一样: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你这是贡高我慢,是罪过;为了让大家随喜功德种正因,你这是利益大众,是功德无量。

第二种叫「过慢」:张三是十分功德,李四也是十分功德,张三非要在李四头上做人,他就是不行,我的功德大,叫「过慢」。

第三种慢叫「慢过慢」:张三是十分功德,李四是十二分功德,张三反而还要以下犯上在李四头上做人,叫「慢过慢」。自己本来就不如人家,还瞧不起别人。

第四种叫「我慢」:就是我执,执著一个我,这个我是本分的我,认为了不起,以自己为中心,就是我执。

第五种叫「增上慢」:自己是十分功德非要看成是十五分功德、二十分功德,言过其实。

第六种慢叫「卑劣慢」:前面四种慢多少都有点功德,他不过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别人而已。这个卑劣慢呢,自己啥功德也没有,这是第一;自己也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功德,这是第二;自己通过努力本来也可以成就一些功德,但是就是不愿意,这是第三。即使是这样,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自吹自擂,就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二字,这叫「卑劣慢」。这种人叫无聊,撒谎吹牛脸都不会发红的。他上午撒一个谎,下午你就检查他,他都不会心虚。

第七种慢叫「邪慢」:这种人惹不起他你赶快躲,他根本不知道有是非好歹之事。有一个居士跟我讲,说:「师父啊,我那个弟弟啊,虐待辱骂亲生母亲的话我都不忍心提出来,我感到耻辱有这么个弟弟。」有些人连畜生都不如,不要说对外人,对自己的父母儿女都是以那种下劣的心、蛮横的行为、非常恶毒的语言对待,叫「邪慢」。

所谓「疑」,就是狐疑不信、怀疑心。这种人以牛羊眼、以下劣心来对待善人、善事、善法、善业,他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你要是去帮助他学《法华经》《楞严经》,他认为你是去戏弄他,算计他。

好,「烦恼浊」暂且说到这里。那破除了烦恼浊,就是破除了想阴,我们心里就会变得坦荡光明、自在快乐。(摘自印广门清法师《楞严经讲记•卷四》)

法华论坛  今天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这个「烦恼浊」与五阴中想阴相对应。想阴,就是意根对法尘——法尘是前面的五根对五尘产生的五种俱生意识,是保留在头脑中的回忆——所以意根既可以运用法尘闭门造车,又可以在独头意识里执著。下面来看这段经文。

又汝心中:这里的「心」指意根,第七识和第八识都可以说为意根。忆识诵习:「忆」是回忆过去的事情,「识」是面对眼前、当下的事情,「诵」是计划未来的事情。所以「忆、识、诵」是表我们的意根在过去、现在、未来中的那种妄想执著,「习」呢,就是这三种习气。

性发知见:「性」就是见性,第七识就是一精之明。「发」是成就。「知见」是眼睛能看的能、耳朵能听的能、头脑能思维的能,是六根之见性。

容现六尘:前面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叫实尘,由眼、耳、鼻、舌、身通过现量境界当下来一念分别。第六个尘是法尘,由前面的五种实尘产生的五种知觉保留在头脑里称为法尘,也叫「前尘影事」。

离尘无相:这是讲烦恼浊的特点。离开了前面的这六种尘,它现不出相来。它的东西在不在心里啊?在心里。离觉无性:「离觉」,就是离开我们的真心本觉,就是离开它的真实本来面目。如果没有离开真实本来面目,它会不会生烦恼啊?那始终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呀。

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相织妄成」仍然是讲由我们的六根之性这种能与所对的外界的六种尘而产生的一种烦恼心。

「烦恼浊」呢,在世间法里对应为「方法论」,它是「见思烦恼」的问题。它以五钝惑「贪、嗔、痴、慢、疑」为体。烦恼是无量啊,佛为方便教化,有说为一百零八种烦恼,有说为五结,有说为贪嗔痴三毒。实际上,根本烦恼就是一个「贪」字。

就人道众生而言,可以说从离开娘胎出世第一天就开始贪——小孩儿落地哇地一声就哭就跟你要、就跟你讨,你把奶嘴往他嘴里一放就好了,嘴巴堵住了;你搞个什么铃铛摇一摇,耳朵听到好听了就开心了,欣赏了,这是不是都是贪?一直到临死都在贪。贪什么啊?好死不如赖活着,活一天就是两个半天,不活白不活。有的人还贪死,贪死得快,为什么?哎呀,活得太烦恼了、太痛苦了,都是贪。那中间更不用讲,每天都在贪,今天贪明天,明天贪后天,要贪儿孙满堂,要贪钱财等等,各种「贪」。

「烦恼浊」主要是心苦,你看不出它受什么苦,可它心里在折磨自己。所以离尘无相,它没有苦相,没有外界有形相的那种苦,但它确实是一种真实的苦。烦恼浊与想阴对应,完全是在心里打妄想。有些人到最后自杀了,是不是由这个烦恼浊造成的?那相反,当我们解除了烦恼浊,明心见性的人是不是比那做大官发大财的人还要快乐啊?苦与不苦在于我们这一个心。有些人他越是受苦还越快乐。

「嗔」,是嗔恨心。人家得罪我,伤害我,我就耿耿于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怨天尤人,甚至大发雷霆。分别法来讲,嗔心是大敌,专门破坏你的定力,往往修行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道行、功德,会因为你一念嗔恨心前功尽弃,叫做火烧功德林。修行人要培养温顺、冷静、沉著的心态,看你有没有定力。

「痴」,即迷惑颠倒,不明事理,愚昧无知。它不仅包括那些低能儿、文盲、植物人,还包括那些所谓的聪明绝顶之人。因为他自以为是啊——我从小读书天分第一;我当官、经商足智多谋,我才华横溢……别人去念佛、学佛他感到好笑,没有本事跑到这求泥巴,有什么用啊?在佛法里叫作「世智辩聪」,三途八难里属于第七难,这种人来世必下三恶道。因为他是一种情执,自以为是,把自己看得很重,重的东西是往下落还是往上飞?往下落。这叫「想升情坠」,在《楞严经》讲的,既有科学性又有哲理性。在佛法里讲,老实人得大利益,聪明人反被聪明误。佛法是平等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沾光,没有一个人会吃亏。当你沾沾自喜就是你吃亏的时候,你沾不了光的;当你吃亏而心安理得,生欢喜心,你是吃苦了苦。是非好坏全在于心态的调整。

「慢」,就是贡高我慢,恃己凌他。人们常常讲:啊!这个事值得骄傲的。有什么好骄傲呢?《瑜伽师地论》讲了七慢:「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邪慢」。

第一种「慢」:按照世间法来讲,他总是舍己为人,就是有功德,也就是值得骄傲。我们称之为「慢」,为什么呢?你舍己为人,人是谁啊?还是你自己啊!你舍的当下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所以佛法里叫好人落得做好人啊!他本来就不是好人,他是好自己。你舍到哪里去啊?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有的人都是你。你舍了谁了?你给了谁了?明白这个道理,你没有我慢之心。天大的功德都不值得自夸,当然有的时候要夸,是为了影响别人,让大家见贤思齐。同样一件事,菩萨论心不论事。同样是一个人自吹自擂,用心不一样,功过就不一样: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你这是贡高我慢,是罪过;为了让大家随喜功德种正因,你这是利益大众,是功德无量。

第二种叫「过慢」:张三是十分功德,李四也是十分功德,张三非要在李四头上做人,他就是不行,我的功德大,叫「过慢」。

第三种慢叫「慢过慢」:张三是十分功德,李四是十二分功德,张三反而还要以下犯上在李四头上做人,叫「慢过慢」。自己本来就不如人家,还瞧不起别人。

第四种叫「我慢」:就是我执,执著一个我,这个我是本分的我,认为了不起,以自己为中心,就是我执。

第五种叫「增上慢」:自己是十分功德非要看成是十五分功德、二十分功德,言过其实。

第六种慢叫「卑劣慢」:前面四种慢多少都有点功德,他不过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别人而已。这个卑劣慢呢,自己啥功德也没有,这是第一;自己也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功德,这是第二;自己通过努力本来也可以成就一些功德,但是就是不愿意,这是第三。即使是这样,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自吹自擂,就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二字,这叫「卑劣慢」。这种人叫无聊,撒谎吹牛脸都不会发红的。他上午撒一个谎,下午你就检查他,他都不会心虚。

第七种慢叫「邪慢」:这种人惹不起他你赶快躲,他根本不知道有是非好歹之事。有一个居士跟我讲,说:「师父啊,我那个弟弟啊,虐待辱骂亲生母亲的话我都不忍心提出来,我感到耻辱有这么个弟弟。」有些人连畜生都不如,不要说对外人,对自己的父母儿女都是以那种下劣的心、蛮横的行为、非常恶毒的语言对待,叫「邪慢」。

所谓「疑」,就是狐疑不信、怀疑心。这种人以牛羊眼、以下劣心来对待善人、善事、善法、善业,他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你要是去帮助他学《法华经》《楞严经》,他认为你是去戏弄他,算计他。

好,「烦恼浊」暂且说到这里。那破除了烦恼浊,就是破除了想阴,我们心里就会变得坦荡光明、自在快乐。(摘自印广门清法师《楞严经讲记•卷四》)

:烦恼浊

法华论坛  今天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这个「烦恼浊」与五阴中想阴相对应。想阴,就是意根对法尘——法尘是前面的五根对五尘产生的五种俱生意识,是保留在头脑中的回忆——所以意根既可以运用法尘闭门造车,又可以在独头意识里执著。下面来看这段经文。

又汝心中:这里的「心」指意根,第七识和第八识都可以说为意根。忆识诵习:「忆」是回忆过去的事情,「识」是面对眼前、当下的事情,「诵」是计划未来的事情。所以「忆、识、诵」是表我们的意根在过去、现在、未来中的那种妄想执著,「习」呢,就是这三种习气。

性发知见:「性」就是见性,第七识就是一精之明。「发」是成就。「知见」是眼睛能看的能、耳朵能听的能、头脑能思维的能,是六根之见性。

容现六尘:前面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叫实尘,由眼、耳、鼻、舌、身通过现量境界当下来一念分别。第六个尘是法尘,由前面的五种实尘产生的五种知觉保留在头脑里称为法尘,也叫「前尘影事」。

离尘无相:这是讲烦恼浊的特点。离开了前面的这六种尘,它现不出相来。它的东西在不在心里啊?在心里。离觉无性:「离觉」,就是离开我们的真心本觉,就是离开它的真实本来面目。如果没有离开真实本来面目,它会不会生烦恼啊?那始终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呀。

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相织妄成」仍然是讲由我们的六根之性这种能与所对的外界的六种尘而产生的一种烦恼心。

「烦恼浊」呢,在世间法里对应为「方法论」,它是「见思烦恼」的问题。它以五钝惑「贪、嗔、痴、慢、疑」为体。烦恼是无量啊,佛为方便教化,有说为一百零八种烦恼,有说为五结,有说为贪嗔痴三毒。实际上,根本烦恼就是一个「贪」字。

就人道众生而言,可以说从离开娘胎出世第一天就开始贪——小孩儿落地哇地一声就哭就跟你要、就跟你讨,你把奶嘴往他嘴里一放就好了,嘴巴堵住了;你搞个什么铃铛摇一摇,耳朵听到好听了就开心了,欣赏了,这是不是都是贪?一直到临死都在贪。贪什么啊?好死不如赖活着,活一天就是两个半天,不活白不活。有的人还贪死,贪死得快,为什么?哎呀,活得太烦恼了、太痛苦了,都是贪。那中间更不用讲,每天都在贪,今天贪明天,明天贪后天,要贪儿孙满堂,要贪钱财等等,各种「贪」。

「烦恼浊」主要是心苦,你看不出它受什么苦,可它心里在折磨自己。所以离尘无相,它没有苦相,没有外界有形相的那种苦,但它确实是一种真实的苦。烦恼浊与想阴对应,完全是在心里打妄想。有些人到最后自杀了,是不是由这个烦恼浊造成的?那相反,当我们解除了烦恼浊,明心见性的人是不是比那做大官发大财的人还要快乐啊?苦与不苦在于我们这一个心。有些人他越是受苦还越快乐。

「嗔」,是嗔恨心。人家得罪我,伤害我,我就耿耿于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怨天尤人,甚至大发雷霆。分别法来讲,嗔心是大敌,专门破坏你的定力,往往修行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道行、功德,会因为你一念嗔恨心前功尽弃,叫做火烧功德林。修行人要培养温顺、冷静、沉著的心态,看你有没有定力。

「痴」,即迷惑颠倒,不明事理,愚昧无知。它不仅包括那些低能儿、文盲、植物人,还包括那些所谓的聪明绝顶之人。因为他自以为是啊——我从小读书天分第一;我当官、经商足智多谋,我才华横溢……别人去念佛、学佛他感到好笑,没有本事跑到这求泥巴,有什么用啊?在佛法里叫作「世智辩聪」,三途八难里属于第七难,这种人来世必下三恶道。因为他是一种情执,自以为是,把自己看得很重,重的东西是往下落还是往上飞?往下落。这叫「想升情坠」,在《楞严经》讲的,既有科学性又有哲理性。在佛法里讲,老实人得大利益,聪明人反被聪明误。佛法是平等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沾光,没有一个人会吃亏。当你沾沾自喜就是你吃亏的时候,你沾不了光的;当你吃亏而心安理得,生欢喜心,你是吃苦了苦。是非好坏全在于心态的调整。

「慢」,就是贡高我慢,恃己凌他。人们常常讲:啊!这个事值得骄傲的。有什么好骄傲呢?《瑜伽师地论》讲了七慢:「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邪慢」。

第一种「慢」:按照世间法来讲,他总是舍己为人,就是有功德,也就是值得骄傲。我们称之为「慢」,为什么呢?你舍己为人,人是谁啊?还是你自己啊!你舍的当下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所以佛法里叫好人落得做好人啊!他本来就不是好人,他是好自己。你舍到哪里去啊?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有的人都是你。你舍了谁了?你给了谁了?明白这个道理,你没有我慢之心。天大的功德都不值得自夸,当然有的时候要夸,是为了影响别人,让大家见贤思齐。同样一件事,菩萨论心不论事。同样是一个人自吹自擂,用心不一样,功过就不一样: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你这是贡高我慢,是罪过;为了让大家随喜功德种正因,你这是利益大众,是功德无量。

第二种叫「过慢」:张三是十分功德,李四也是十分功德,张三非要在李四头上做人,他就是不行,我的功德大,叫「过慢」。

第三种慢叫「慢过慢」:张三是十分功德,李四是十二分功德,张三反而还要以下犯上在李四头上做人,叫「慢过慢」。自己本来就不如人家,还瞧不起别人。

第四种叫「我慢」:就是我执,执著一个我,这个我是本分的我,认为了不起,以自己为中心,就是我执。

第五种叫「增上慢」:自己是十分功德非要看成是十五分功德、二十分功德,言过其实。

第六种慢叫「卑劣慢」:前面四种慢多少都有点功德,他不过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别人而已。这个卑劣慢呢,自己啥功德也没有,这是第一;自己也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功德,这是第二;自己通过努力本来也可以成就一些功德,但是就是不愿意,这是第三。即使是这样,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自吹自擂,就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二字,这叫「卑劣慢」。这种人叫无聊,撒谎吹牛脸都不会发红的。他上午撒一个谎,下午你就检查他,他都不会心虚。

第七种慢叫「邪慢」:这种人惹不起他你赶快躲,他根本不知道有是非好歹之事。有一个居士跟我讲,说:「师父啊,我那个弟弟啊,虐待辱骂亲生母亲的话我都不忍心提出来,我感到耻辱有这么个弟弟。」有些人连畜生都不如,不要说对外人,对自己的父母儿女都是以那种下劣的心、蛮横的行为、非常恶毒的语言对待,叫「邪慢」。

所谓「疑」,就是狐疑不信、怀疑心。这种人以牛羊眼、以下劣心来对待善人、善事、善法、善业,他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你要是去帮助他学《法华经》《楞严经》,他认为你是去戏弄他,算计他。

好,「烦恼浊」暂且说到这里。那破除了烦恼浊,就是破除了想阴,我们心里就会变得坦荡光明、自在快乐。(摘自印广门清法师《楞严经讲记•卷四》)

相关文章

  • 五浊之第三重:烦恼浊

    五浊之第三重:烦恼浊 法华论坛 今天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

  • 五浊与六度

    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有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因为有此五浊,娑婆世界也称恶世,或称五浊恶世。...

  • 五浊烦恼

    烦恼浊:在世间法里对应为「方法论」,它是「见思烦恼」的问题。它以五钝惑「贪、嗔、痴、慢、疑」为体。烦恼有无量,佛为...

  • 什么是五浊恶世?

    五浊恶世,意指减劫(即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代)中所起的五种滓浊。五浊恶世包括了劫浊(时间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

  • 如果,古佛再来

    我们身处娑婆国土,五浊恶世,整个世界,皆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我们的一切都将被时空所局限,无法改变。...

  • 如果,古佛再来

    華落蓮成(作者授权转载) 我们身处娑婆国土,五浊恶世,整个世界,皆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我们的一切都...

  • 五浊之第五重:命浊

    五浊之第五重:命浊 法华论坛 今天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

  • 佛经中讲的“五浊”是什么意思?

    在佛经中,佛陀经常提到“五浊”,说我们处于五浊世间,那什么是“五浊”呢?我们简单学习一下。 “浊”就是污染,“五浊...

  • 五浊之第四重:众生浊

    五浊之第四重:众生浊 法华论坛 今天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

  • 五浊之第一重:劫浊

    五浊之第一重:劫浊 法华论坛 今天 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浊之第三重:烦恼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qy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