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作者: 毅勇 | 来源:发表于2017-09-06 07:57 被阅读278次
读后感

读了丁立梅的书,收获感颇大,从她的字里行间里能读出快乐,她对人生百态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我着迷,她的文笔中充满阳光,正如她所说心中有阳光,到哪都充满阳光。我感觉她对人生的认知和孔夫子的论语说的是如出一辙,她说的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迷失自我,你做成了橘子就做不成苹果,做成了苹果就做不成梨子,各有各的好处。孔夫子的论语——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说的也是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要认清自己的缺点。真不愧为一代圣人,为后人造福,带给了中华儿女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

看了上海人民大学的网易公开课,知名作家在讲述如何写作的过程中,建议他的学生多看一些历史、传记和宗教感悟一类的书,如论语、基督教的一些感悟等,能帮助你们建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我看过之后就买来了一些这类的书,看完之后受益颇深,它改变了我的一些观点,也让我看待现实中的人和事也有一些自己的主观了,自信也暴涨,不再自闭门路了,遇事懂得不生气,对待小人不要在乎他的言语,随他怎么说,因为像这类小人唯恐天下不乱,你做的再好,他都会有话说,坚持自我的观点,不要被小人气的迷失自我,并不是小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读书能改变命运,一点都不假,多读书听听音乐能很好的净化人心。看过苏东坡、李鸿章、段祺瑞到近代的陈清如,他们都是儒家学者,饱读诗书。苏东坡的父亲还不是到了27岁才开始钻研诗书,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不要气馁。孔子说过但凡讲究吃的人都做不好事情,我在书中和现实中都得到了验证,陈清如在大学当教授的时候就曾把“嚼得菜根,做的大事”用来做校训,他后来成为煤矿事业的第一人,干法选煤技术居世界领先。李鸿章和段祺瑞传记中就有记载,他们平时只吃一些粗茶淡饭,如稀饭和馒头之类的,后来甲午战争爆发,他以淮军一人之力来抵抗一个国家的侵略,淮军是李鸿章在合肥团练的,一个合肥跟一个国家打仗,可想而知李鸿章的困难,输掉战争之后他又从外交入手去减小满清政府的损失,也是当时外交的第一人,就是现在的外交部也在效仿他的“痞子腔”(也就是油腔滑调),中国开始兴办西式小学,小学生习字与练书法用一种“描红本”,当时“描红本”底子以新编“三字经”做内容,其中有4句:“李鸿章、合肥人、办外交、很出名。”可见李鸿章的外交成就。在近代,但凡一些能做事的人大都勤奋刻苦,吃什么都行,从来不讲究吃。还有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已被后人经常挂在嘴边说。像“亲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亲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说的是,听人来说是非,要能分辨事情的对与错,可谓是明人。“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说的是跟人讲道理,要先做事再去说,因为自己做得到才有资格去说别人。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凡事要合情合理,只要合情合理,就是给人去当车夫我也会去做的。等等我也就不一一举例了。

有读到贾平凹的散文集,他在书中说到读书要耐得住寂寞,要受得了穷,靠读书发家致富是不易做到的,当然了也提到过读书的好处,就是当书生别人想气你却气不到你,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每晚写上一篇日记,天天看一些书,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了,读一本书也是在读一个世界,读一个世界也好像读一本书,要知道它的意义,也就是感觉所得的世界中的世界。

读后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lm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