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首页投稿春秋战国
晋国那些事-权利诱惑的路口,他们如何抉择

晋国那些事-权利诱惑的路口,他们如何抉择

作者: 会一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21:37 被阅读15次

    上回说到,晋献公死后,里克大夫二月之间杀掉继位的奚齐、悼子以及辅臣荀息大夫,派人到翟国迎重耳返晋为君。


    重耳却拒绝了。

    辞谢的说辞是 “我违背父亲的话出逃在外,父死不能守丧尽孝,这是不尽人子之责,重耳哪里敢贪图王位呢!大夫还是立其他公子吧。”

    多么贤孝,使者也感叹重耳乃真义士。

    重耳当时已逃亡到翟国五年,且险些被父亲的刺客刺杀,此次有里克大夫的支持,自己也贤名在外,按理不该拒绝此次良机。倒是一直跟随他的猛将魏犨着急了,说了句怨言“别人来迎你你不回去,是想一直流亡在外吗?”

    重耳沉默了一会儿。

    重耳的舅舅狐偃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奚齐、悼子刚被杀不久,还未安葬,国内政局随时都在变化,国内公子众多,舍内而求外,这里面是否又暗藏杀机。况且父亲的丧事刚结束不久,自己的兄弟被杀,如此时入晋为君,这叫趁乱因丧,对名声也不好。

    春秋初期,礼制对贵族还是有较强的约束力的,趁乱因丧可以算是君子不耻之事了。

    国内政局不明,大夫随势改变立场也是很常见的,返晋危险重重,即使返晋成功,自己积累多年的名声也没了。这应该才是重耳真正的担忧,这次机会只能错过了。

    不能尽孝,不敢为君不过是面子上的说辞,这说辞既能避险,又能显示贤孝。


    名声对重耳真的如此重要吗?

    我们来看看夷吾的抉择。

    里克的使者回国禀告了此事,国内议论纷纷,有感叹重耳贤能的,里克也想再次却迎重耳为君。但也有其它势力趁机而上的,朝堂上就有人提议,迎公子夷吾为君,同样都是公子,夷吾也有贤能之名,为何不能迎立夷吾呢。

    朝堂议事跟我们开大会一个道理,有几个元老,一般不发话,发话就能影响全局,里克曾经发过话要迎重耳,但这个机会被重耳拒绝了。开会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不知哪个愣头青提了个议,只要几个人跟着应和,再有某个元老的支持,这个提议就成为了会议讨论的结果,国内当然也有迎立夷吾的党羽。

    里克迫于形势,只得再派使者去迎夷吾。

    夷吾听到这个消息,很是开心,就准备收拾行李回去了。倒是跟着他出逃的两个大臣吕省、郤芮感觉到有点不对。国内公子众多,舍内而外求,此消息不可信,况且重耳没有回国不也是担心回国被害吗。国内无主倒是可以肯定的,为今之计,只有强国辅助而入晋国才是万全之策。

    两个公子的抉择立分高下,至少表面来看是这样。


    夷吾接下来做了什么呢?

    他想到的是找临近的秦国辅助。近是一个原因,当时秦国穆公当政,国力正强,有秦辅助,必无忧患,这是另外一个原因。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人在秦国,她就是献公的女儿,申生的亲妹妹伯姬。嫁给穆公后,又叫穆姬,这次联姻开辟了秦晋联姻的序幕,两国交好,也是夷吾选择秦国的原因。

    但穆公是个追求霸业的主,此次要他拥立我入主晋国,必得有好处奉送。

    郤芮提议把晋河西之地许给秦穆公。

    夷吾想到了要把肥沃的河西之地拱手让人,到有点舍不得了。

    这时候吕省、郤芮就提醒他,如果没有晋国,你就是梁山(梁地的山)的一介匹夫,况且,晋国还不是你的,你拿别人的东西许给穆公,有何不可。

    夷吾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一张空头支票嘛。

    他顺便开了另一张空头支票给里克大夫,许给他汾阳之地。现在才是真正的里应外合,万无一失。

    于是便派了使者到秦国。


    穆公知道了使者来意,但秦穆公会如何抉择呢?

    问题来了,同样是立公子,我为何要立你呢?

    问题又回到了最初,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反应。

    秦国大臣蹇叔就建议穆公去派人去考察一下重耳和夷吾的情况,就以吊丧为名,就派一个秦国公子去吧。


    公子絷见了重耳,叙述了来意。按理,此次有强秦辅助,重耳不该拒绝了吧。

    重耳面色凝重地咨询了跟随自己的贤臣赵衰,建议是国内的迎立推掉了却接受了强国的辅立,即使当了国君,也是不光彩。

    这算是说到了重耳的心坎,自己穷困潦倒,穷得就只剩下这点名声了,可不能把名声也给毁了。

    重耳面色凝重地拒绝了秦公子,理由也很明确,流亡的我一无所有,只剩下这一点仁义。父死不能尽丧,不敢有其它非分之念。

    公子絷感叹重耳之贤而退。

    没有危险,重耳也不入晋,看来他只是为名声所累。不过,这一文不值的名声却最后成就了他,当然这是后话了。


    公子絷又去给夷吾吊丧,告知夷吾来意。夷吾喜形于色,内有里克,外有强秦,此次必定成功。

    唯一的漏洞就在公子絷这里了,他回秦的报告将直接影响穆公的抉择。于是夷吾又私下重金贿赂了公子絷。

    公子絷也不谦让就照单全收。

    这一次对比,重耳又胜了,胜了品德,却又输了机会。


    公子絷会如何汇报呢?

    公子絷如实禀报。穆公感叹,重耳贤于夷吾远矣,要纳重耳为君。

    如果夷吾知道了,一定会气得吐血。

    好在,公子絷继续分析到,如果立重耳,重耳贤能,晋国必将强盛,这不利于秦国称霸,如纳夷吾,晋国实力必将在秦国之下,而无论立谁,秦国都有拥立之名,对谁都有恩。分析完了,选择权还是得交给国君。

    秦穆公茅塞顿开,选择了夷吾。

    我们不知道公子絷是为国考虑,还是因为收了贿赂。

    结果是穆公接受了意见,并无一点疑心,夷吾得立为国君,是为晋惠公。不过秦国也将为他们的选择付出代价。

    穆公三平晋乱(图片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重耳两次拒绝迎立为君的机会,真的是为名声吗?

    其实秦穆公纳他为君的那次机会,我们可略见端倪。重耳以仁义立身,贤名广播。如果接受,虽失名声,但得为君。

    不过为君之后,国内必定有异样的眼光看待,晋国恐怕不好治理,这明显不是重耳想要的结果。

    国君不要,那他要什么呢?他有更高远的志向,雄霸诸侯。他在等一个机会,也许这个机永远不会来,但我已经逃亡五年了,年龄已经四十八了,已经等了那么久,不在乎这一会。如果不来,那就不来吧。

    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


    何以为证?

    重耳自小好贤士,十七岁的时候就结交了贤士五人,赵衰,后来在翟国成了重耳的连襟;晋国贤臣,自己的舅舅狐偃,字子犯,还有他的弟弟叫狐毛,他们的爹可是晋朝元老大臣,国君废立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军事能臣先珍;猛将魏犨;贤士贾佗。

    重耳因太子申生冤死而出逃的时候,这六个贤士义无反顾地跟随重耳,还有许多其它不名之士。

    我想这六名贤士跟着重耳可不只是为了周游列国,他们可是在逃亡,他们必定有更高的追求。所以才有魏犨那句“迎而不回,欲长为客”的怨言,也才有狐偃、赵衰的仁义为先的分析。

    当然,这只是一个辅证,他是不是真的大仁义、大理想就交给后面的历史来验证吧。

    毕竟惠公为君,晋国将去向何方,重耳将何去何从,请待下回分解。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会一书屋”,欢迎订阅。

    会一书屋,专注于内容,不止于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晋国那些事-权利诱惑的路口,他们如何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nc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