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到李源老师的关于孩子学习方法的问题,整体孩子在上学期间,学习是一种套路,我觉得有几分道理。
李源老师认为,在整个上学期间,所有孩子学习的目的都是奔向高考,为考出一个好成绩而努力学习的,或者说就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做准备。
那些高考题,年年的类型都差不多,对于有心的人,或者对于善于思考的那部分人来说,只要研究几年的高考题的套路,基本上就能摸清一个方向。
所以这些年,学校就努力的给孩子填鸭式教学,让孩子都掌握了这种套路,聪明的孩子一般都会考出好成绩。
可是这种学习一旦到了大学,往往就失灵了。而且到了大学之后,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习,甚至会影响将来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所以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到后来都出现了高知低能的状态。
也许这种学习也算是一种套路。可是套路只适用于不变的情景下,就比如学生的考试和高考。学生们一年一年一届一届的,学的知识都是一样的,考试的知识也是就那么多,掌握了学习方法或者说是套路的人,自然成绩就考得好。
但是只知道学习的人和活学知识,认真思考的人,出了社会以后,与社会的适应性就千差万别了。
这个我从侄儿侄女身上就可以看出来了。
侄女研究生毕业之后,顺利考入了一所技术学院当辅导员。但是我觉得侄女的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固化的,灵活性不够,看问题也不够透彻,看不清问题的本质。
侄儿虽然是大学本科毕业,但是比较注重自己知识的积累。大学期间,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特别善于思考,一方面知识面比较广,一方面思维方式能与社会同步。
前段时间我们对于就业的问题做了一个探讨。
按照侄女的思路,就是要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直到被一个单位录取为止,可能这是大多数人对就业的看法。
可是侄儿就想的比较多。人家并不想去参加什么考试,而是去应聘了几家与自己专业差不多的企业。
特别是他对这些企业都比较了解,充分地研究了这些企业的资料之后,有针对性的向人家发出了自己的求职书。
并且,一年前已经把自己的简历,发在了相关的网站上。
前段时间有一个企业的领导,专门找了侄儿做了一个面试,问了几个相关专业的问题,侄子都有自己深刻的见解。企业领导当时就录用了侄子,让他第二天就去上班。只是侄子还没拿到毕业证,需要暂时考虑几天。
其实去年大三时,侄子就去面试了几家单位,几家单位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当然可能侄子也只是想测试一下自己的能力,被社会认可的程度。
可能他也想尝试一下另外的就业方式。前几天参加特警招考的时候,顺利的进入了面试的环节。
由于他的笔试成绩并不占优势,即使面试成绩再好,我估计被录取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能进入面试的话,你要给他增加了很大的自信心,录不录取经不重要了。这已经说明了他对就业的想法已经很成熟了。
就业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并不是去奉迎和依附谁,这才是对就业最好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