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之人物解读(三)

作者: 末渡 | 来源:发表于2018-01-18 10:56 被阅读152次
图片来自互联网

文 I末 渡

【3】

当然,白鹿原上的重量级人物远不止朱先生和白嘉轩他们两个,从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性来说,有的次要人物甚至比他们两人更重要。

如前面提到的鹿子霖的亲家冷先生,他可算得上悬壶济世的一代“神医”,白鹿原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得到过他好善乐施地救助。白嘉轩、鹿子霖等显要人物无一没被他救治过的,对原上原下方圆百里的穷人而言,人们对冷先生的实质需求性定超过了白嘉轩他们。

冷先生还有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好美德,就是什么病都敢接手来治,不像眼下的某些庸医,看到一个快要断气而还没断气的病人就吓到腿软,连门也不让进。

他只看病不看人,医药费也是给多少就收多少,一个仔子不给也没关系。钱对他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只是个数字”。不像这个时代里的某些土豪,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去“融资聚财赚昧心钱”,无论是正资产还是负资产,都会装清高地去跟人炫耀他的“钱只是个数字”。

还有前面说过的主角鹿子霖,他在白鹿家族里的身份举足轻重,相当于一个大公司的常务副总,董事局总监,家业雄厚,地位显赫。他还是个人模狗样的采花大盗,白鹿原上稍有姿色的少妇几乎都跟他有一腿,许多拜他“干大”的孩子据说全是他的私生子。他虚伪、好色、功利,做得最缺德的事就是引诱自己侄儿鹿兆谦的媳妇田小娥,唆使田小娥去引诱家族的未来族长继承人白孝文,致使白孝文身败名裂,把父亲分给他的良田和房产全贱卖给了他,差点饿死在胡乱埋葬外乡人的土壕塄坎里喂了野狗......

但无论是冷先生还是鹿子霖,他们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

冷先生本来是个不太敛财的人,且乐善好施,应该没多少积聚。可当他为了救“共匪”女婿鹿兆鹏的时候,突然就能从药铺里搬出装满十几只麻包的硬洋(应该是“袁大头”之类的银元)送去贿赂田福贤,求他放女婿一条生路。且不去怀疑他这么多的银子打哪里来,就说在这事发生之前,白鹿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饥馑,如果冷先生是个乐善好施的好人,他怎么会不及时地拿出这些钱去全国各地购置救济粮以救乡民之命呢?

再看鹿子霖,前面交代了他就是个好酒好色之徒,也在酒后调戏过儿媳冷先生的女儿,怎么到后来连媳妇的投怀送抱他多能置之不理了呢?不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吗,他鹿子霖也并没有就此不近女色,何以放着碗里现成的不吃要去求人家锅里的?

如果说那是出于人性最后一点廉耻的本能,就又定错了鹿子霖的人性,他根本就是个不知廉耻的人,在女色这件事上。

换做任何一个男人,出于本能,他多会怜香惜玉地告慰一下儿媳妇,反正外面都是这样传得,你做也这样,没做也是这样,何苦白白地让儿媳受那等折磨含羞而死呢?而且儿媳守寡多年,何不成人好事,减少些许遗恨。我私意为,只有这样做了的鹿子霖才算是个还有血性的男人,才算是个还有本性的人,即便后来他癫了疯了,他的一生对于人性的本能而言,也是完整的。

可事实上,在《白鹿原》里讲到的重要人物繁多,每个不同人物故事的开端“坑”也挖了不少,到最后却是草草地不了了之。不像红楼梦,每个人物多按着顺序按着本性去演绎人生,实在迫不得已需要改头换面脱胎换骨的,也需要一些精彩的情节来促使他们的改变,而这些在《白鹿原》里多是没有详细描述的。就像它里边的多个情节,总会在高潮的时候突然直线下坠着地,直接说出了结果,没有及时得作出解释。有解释的,也只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进行了回忆式的补叙,令我对人物前半生的人性又起了疑心:怎会变得如此之快。

例如当了土匪的黑娃杀了鹿兆鹏的爷爷,两人一见面就能成为好兄弟,鹿兆鹏为什么对此会无一句怨言呢?他在小说里可是代表着整个共产党人的精神的,为什么会如此黑白不分是非不明?连弟弟的女朋友也敢抢。小说是给鹿兆鹏这个忠诚的革命党人花了长篇幅描述的,最后却糊里糊涂的销声匿迹了,不得不说这里边的埋伏过深,让人很不理解。

说到鹿兆鹏的弟弟鹿兆海,一直都对白灵叫嚣着“此生唯你不娶”,却突然看到一个形似白灵的姑娘就成了亲生了儿子,也叫人意外。凭鹿兆鹏这等言行一致能为国捐躯的大英雄,他何以会不知道这天下相像的脸孔有许多,形象的人终究不是白灵。但凡只要有相像的就违背最初的诺承诺,是不是太过草率地亵渎了爱情的忠贞度呢?他可是在得知自己心爱的人已背叛自己之后还在重复地发誓“此生唯你不娶”的。

又如白孝文在做保安团营长之前一直没反醒到自己的错误,一直以来多在感激坑他害他的鹿子霖,为什么会突然之间有了回归本家的良心发现?又是怎样的事件发生促使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都没有做详细交代,我也读得一头雾水。

如果这是设计故事情节的必要方式,意在留下悬念或一些政治隐讳的东西给读者一个空间想象,那这个空间设得实在有点多余,因为我们都看到了结果,看到人物一生都已有因有果急速死亡而去的结果,我们就没有兴趣再去跟着作者从头再来回顾一番,到高潮时,又很是扫兴的戛然而止,转到另一个人身上去。就像鹿兆鹏,若没有后来的补叙,也许会把他的光辉形象保护的更好。至于对白灵儿子鹿鸣的插叙,我就更觉得没意思了,因为交代了他,却还是没有达到“寻根”意义。

【4】

以上是我第二次回看陈忠实先生的成名作《白鹿原》所留下的感悟,总觉得有许多的人物身上都缺少点完整的描述,哪怕是一个恶人,他的罪恶的一生也应该是罪恶得完整的。

我第一次看到《白鹿原》,是在帮一个老同事搬家,在她说可丢可不丢的简易书架上掉出来的,我便拿去看了。

当时仔细阅读过的就前面两个章节,后面的,我看着就像我当年不稳定的工作,打一枪换一炮,众多人物频频出现又急速消亡,主题内容情节连贯,但对关键人物和主题形不成任何影响也带不来任何作用的倒叙和插叙太多,看得心烦,就没看了。

第一次回看时,大约是在千禧年2000年前后,我的一个小同事说当时很多人都在流行着看,她自己也买了一本来,看完了还非得要借给我看,并说:“这等好书只能借给你一人看,别人要看,自个买去。”

盛情难却,我只好借了一个星期,赶着原有的记忆又草草地翻了一遍。虽然还是没读出小说里诸多人物的诸多毛病,倒也学了不少的“房事”功夫,也算没枉费小同事的一片苦心。不得不感慨,小说里大量出现对解决“性饥渴、性泛滥”问题的描写,是极致的细微入至啊。

这次回看,则不是机缘巧合,也不是被迫无奈,完全是因为去年我参加了“365天”的写作训练,每天都能听到或看到同学和老师们推荐的《白鹿原》,我想,再不细看的话,那真是太“丢人现眼”了:人家对《白鹿原》里的描写娓娓道来的时候,我却一点印象也没有。于是,我便正儿八经地看了两个月的《白鹿原》。

花那么长时间不是因为看得仔细,也不是因为阅读速度过慢,而是因为这次是自己买得,不是借的,大家都知道,凡是需要定期还得书肯定比自己买得看得快。

这次,我看到了诸多人生的缺憾,也看出了对小说人物构造的缺陷,即便是大作家,他们也有写不下去的时候。写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就只能草草收场先,有机会再改咯。

为了能更完全地了解小说《白鹿原》里的各个人物,我准备去看电视剧《白鹿原》了,希望在真人演绎的戏剧里看懂经典作品的最终意图。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 第 88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鹿原》之人物解读(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sy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