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战术

作者: 阿汤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2-09 15:41 被阅读344次

一说乾隆,各种标签跳映眼帘:聪明、睿智、风流、倜傥,连他那尖酸刻薄的老爸雍正都评价他是“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这个千年一遇的明君凭借一己之力,打造了一个盛况空前的帝国。但看完张宏杰先生写的《饥饿的盛世》后,我要给他贴上另一个标签:一个只懂战术,不懂战略的笨皇帝。

好吧,在打我脸之前,你可否先回答一个问题:为何这个士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乾隆盛世在晚期一个倒栽葱变成了贪墨成风民不聊生的暗黑时代?让我们先从分析乾隆的战术开始。

活在当代,乾隆一定是一个绝顶电子竞技高手,各种权谋战术技法运用的神乎其神,近乎完美。先看他的驭臣战术,第一招就是拼命挖苦、羞辱、打击、丑化尹嘉銓、陈宏谋这些自视清高的大臣,猛烈打击儒学官员文人追求立德,立言,立行的道学正统,打断官员道德的脊骨,将君臣关系变为主奴关系,让这全国两万名文官,七万名武官都变成工具和奴才。

第二招就是永远不让官员猜透他在想什么。宽时竟然能赦免父亲雍正的政敌,严时连修灯几百两银子都能让整个工部全部降罪,就连张廷玉这么老道的三朝元老也被他耍得整日上书“臣负罪滋深,愧悔欲死”。这种无形的震慑力让官员感觉自己一言一行都在被控制自己只能做一只木偶被随意摆弄,没有思想,只有皇帝。

相比这十万官员,乾隆驾驭近三亿百姓的战术更是高明。除了一般皇帝都在用的鼓励农耕,减免税赋等常规战术,还有一招杀手锏——政治上的极度苛刻,绝不允许农民有政治表达权。他对于越级上访者一律严惩,在他的逻辑里,皇帝是爷,官是父母,民是儿女,父母出问题只能爷爷教训,而不能孙子直接向爷爷告状。还有文字狱及戏曲管制,其实乾隆自己也知道好多案子都是被冤枉,但他明知冤案反而加倍冤之,就是让民众生活在胆战心惊的思想雾霾下,阉割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这就是乾隆的愚民战术。

我所理解的战术是应用到具体一个一个点上的措施技巧,战术成功只会取得一个一个局部的胜利,是非延续性的,而战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能在每个历史阶段,自己都出于多方博弈的均衡态势,且稍稍占据优势,是良性可持续的。例如中国象棋和围棋,想起就是典型的战术思维,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削弱摧毁你的力量直到最后胜利置你于死地,而围棋则不同,我不摧毁,你双方是共存发展状态,只不过我在棋盘上的子一直比你多那么一点而已,这就是战略思维。

乾隆的战术无疑是成功的,每项技巧权谋的精准运用,让他在治官、治民等一个个具体点取得辉煌战绩,整个国家完全统一到他的个人意志上来,唯他是从,说一不二,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不断地赢。而他的战略又是彻底失败的,他没有认识人性的弱点,因为人不可能总赢,由胜而骄,由紧变松,由劳而逸是人性不变的规律,统治者本身既是辉煌战绩的创造者也是王朝衰落的罪魁祸首。

年老的乾隆亲手把自己前半生制定的各项惩治贪腐制度打破,带头收礼纳贡,为了应付大笔的开销,也想出了议罪银这种可笑的制度并出现与其他大臣争抄家财物的闹剧,甚至来华做生意的外国人被海关索贿实在受不了了,到京城去告状还要先向天津知府行贿才可以,可见这个国家腐朽到什么程度。

战略的失败必然导致战术的失效,乾隆盛世也只能是一个“饥饿的盛世”。那对于当下的我们,应该怎样思考自己的人生战略呢。无论你身处政坛商界,高楼市井,无论你的角色是一个领导者、一个员工或是家庭成员,采取有效方法克服人性的弱点,一直让自己在每个阶段都达到优势平衡态势才至关重要。

我的建议是首先驱除“我要一直赢”的好强心态,以一种“共存共赢”的心平气和去看待世界,允许别人与自己一起成长进步和成功,而不是简单的你死我亡。例如夫妻两个为家庭琐事吵架,你非要争论到底谁对谁错,最后可能你赢了,但你输了家庭的平衡导致关系慢慢恶化。其次无论是管理自己的团队或是经营你的家庭时,一定要建立一种科学、实际、可持续的运转策略方法,遇到问题随时纠正随时升级,不因为自己情绪思想的一时错误和不理智而使局面失控。

这需要你去慢慢学习体会和总结,可能很难,但这确是实现你人生成功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乾隆的战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tw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