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丽国度今日看点散文
在传统和现代间纠结的华中兵工小镇

在传统和现代间纠结的华中兵工小镇

作者: 东篱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2-05 12:17 被阅读0次

    我生在华中一个二线兵工厂小镇,这里城市和农村不同气息奇特地混杂在一起,普通话、方言和兵工厂汉阳话在人们日常的交流过程中自如地转换着。在80-90年代,我在乡村田园和正规城市生活两种场景中徘徊,以近乎放养的方式完成了从子弟小学到子弟初中,再到子弟高中的学业教育,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宽松的教育体系对于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兵工小镇出来的子弟有着兵工人的严谨,也因为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生活在一起,也有着其他城市人所没有的强烈族群认同感。

    近三十年的中国高速发展,也给这个偏远小镇带来了强烈冲击,有能力和梦想的年轻人大半离城外出打工,老人和小孩是小镇的主色调,然而再远的距离,也无法消磨十多年的情感记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有更强烈的愿望留下曾经的生长痕迹。于是之,成此文。

    【 工厂】工厂是典型的传统熟人社会,吃喝玩乐、生老病死都能在方圆5公里内完成,不超过3个人,你一定能与任何一个陌生的兵工人搭上关系。自然七大姑八大姨,也使得小镇充满了人情世故,效率低下,和谐平安。

    工厂大门

    十年如一日的工厂老面貌,兵工厂如同一个有尊严而行动迟缓的老人,努力想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

    失去信任的社区

    不安的铁笼城镇,得到了物质,失去了精神,曾经的亲情社会再也回不来,传说的一夜情却流行起来。

    农村与工厂的分界渠

    城市与农村的分界线,右边是自由自在的农村,我在这里认识了各种蔬菜和小动物,自然也曾经偷吃过农民栽种的香瓜和黄瓜,呵呵;左边是规整的城市,是我识物做事的起源地。

    工厂人自种菜地

    【住宅】在80年代兵工厂有着其它小镇所没有的特殊待遇,大部分的家庭都有国家分配的标准的42平米的楼梯房,工厂人与人之间近乎绝对平等。人与人之间财富的差异只是在2000年之后,才逐步物质化,真正的商品房才开始出现。

    我的家

    这就是我三十载亘古不变的儿时住宅,虽狭小局促却留下永恒记忆。

    通向未来

    印象中在二十年前小镇除了医院,就没有电梯房,每一个兵工子弟每一天都是在这种狭窄楼梯上上下下中成长出来的。

    从固定到移动

    在80年代,曾经家里有一部电话是很牛逼的事,装一部电话还得交近两千块的初装费,这可是每家每户的大事,装电话的时间早晚也可以比较各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可如今这把被剪断的程控电话线标志着固话的没落和移动时代的到来。

    【饮食】小镇以米为主食,味辛辣,由于兵工厂的原因,武汉人爱吃的“面窝”也成为大家日常饮食的最爱。我每次回家也和妈妈形成了默契,我自觉地出门买面窝和米粉解决早餐问题。由于近年来候鸟社会形态日益明显,各家各户自制腊味的准备越发隆重,每年到12月份时,整个小镇弥漫着熏谷壳的烟气,再过十天半月,腊鱼、腊肉、香肠、腊鸡的香味就正常宣告年节的到来和游子的归来。

    米粉油炸食品“面窝” 工厂早餐第一品牌 母亲的腊味年货准备 晒萝卜干

    在过年油腻的食物中加上刮油萝卜干,味蕾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环境】工厂虽陈旧,但胜在前人栽下的密麻麻樟树,空气优良,购物便捷,极为适合养老。每次走回在这熟悉得不要不要的小路上,心情的安定感自然而生。曾经因为工厂的没落导致晚上路灯都没有,道路年久失修,这几年工厂社区管理市政化后,已陆续恢复了元气,灯亮了,路直了。

    蓝天白云

    这一片蓝天是我们儿时的常态,现在也逐渐受霾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少。在当时的清贫时代,乘着早春的微风,兴高采烈的我们自发骑行(为了上学方便兵工子弟人人都有一部自行车)去往韶山或者中心城市是一件简单而盛大的活动。

    五村旁

    破旧但绿化极好的宁静住宅区,夏天可以享受全程绿荫呵护。

    老桥

    小镇与外连接重要的小桥,只是如大部分的城镇一般,桥下的流水已垃圾遍布,我们当年成群结队下河抓鱼摸虾的场景只能是随风而去了。

    如果传统意味着物质匮乏,思想单纯而保守,现代只是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信仰缺失下的麻将唯一,这将为小镇带来怎样的纠结?

    让我掉下眼泪的 不止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 不止你的温柔

    让我迷茫的 是挣扎的自由

    回得去的故乡  回不去的往昔

    我从未忘记你

    带走的只有无尽的乡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传统和现代间纠结的华中兵工小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vj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