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我们的愤怒负责任??

作者: 阳光下的稻草人0 | 来源:发表于2017-03-30 12:15 被阅读43次

    ~1~

    朋友说:“我觉得生气是自己的事情,跟别人没关系,是我们自己要生气的,这样的说法我不认同。就像别人骂你,难道你不生气吗?”我被朋友的质问噎住了,一时脑子短路,虽然心里对自己的说法很肯定,脑子竟无论如何也找不出那一番详细的解说来,只得着急地争辩一番,说出来的话,连自己也信服不了。

    我总结归纳,总归是我自己没有把这个问题理解透彻,虽然我自己是经历过体验的,但是,要把这种体验用一种让没有经历过的人理解明白的方式表达,对我却是有相当的难度。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能说也能写的人才,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更擅长用文字的方式来说话,用嘴巴说话,我常常陷入言不达意或者脑子短路的困境。

    在查阅关于“第一感受”和“次要感受”方面的资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愤怒之所以是跟别人没关系,是我们自己要生气的’这个说法,是来源于愤怒不是第一感受,而是属于“次要感受”。

    第二次的体验工作坊上,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在表达自己时,需要表达“第一感受”——也就是最初的、真实的感受,而不是表达“次要感受”——愤怒、生气、不满……等等,我们做了很多的实践体验。

    下面是几个实践的案例,参与体验的人,在经历了某种第一感受之后,才产生了“次要感受”——生气:

    一个人坐公交车的时候,被踩到脚了,首先产生了“痛”的第一感受,转而勃然大怒,骂人的话冲口而出。踩到别人脚的那一方,本来正感到“愧疚”,当听到对方破口大骂时,感到“震惊”“屈辱”,然后反击、对骂。

    一个孩子爬到桌子上玩,老师看到了,第一感受是“担心”,然后随之发火:“不准爬到桌子上玩!”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随处可见,例如:孩子写作业拖拉,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摸摸那,本来一个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拖到三个小时还没有完成。家长的第一感受是烦躁、着急、焦虑,最后脾气爆发了,把孩子臭骂一通。

    愤怒的情绪并不被看作是真实的感受,而被看作是一种态度、一个行动。因为,当我们选择发火的时候,一般是想要惩罚对方,或者给对方一个教训,因为对方的行为引起了那些我们不愿意体验的某些感受。参加实践体验的人都承认,发火,是为了试图教训对方。

    ~2~

    在面对满腔怒火的人时,我们通常被吓得大气也不敢出,或者是反感、反击。当对方告诉我们说“我很生气”“你让我发火”“我被你气死了”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指责,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指责的应对方式上,根本没有空间去检视自己的行为了。

    发火有用吗?在上篇文章《应对方式告诉我们,孩子撒谎、叛逆、打击报复等行为背后的真相》里,我们可以看到,发火除了让发火的人发泄了情绪外,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就像写作业拖拉的孩子,在大人发了无数次火之后,依然写作业拖拉。

    愤怒有时确实能捍卫我们的界限,保护我们的权利不受侵犯。但是如果把愤怒应用在亲密关系中,尤其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等等,对双方的关系有极大的破坏力。

    愤怒只是我们对更深层感受的一种掩饰,比如:恐惧、胆怯、沮丧、害怕、无力、悲伤等等。

    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如果我们选择把注意力放在教训对方或者是惩罚对方的目的上时,我们就很容易“火冒三丈”;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或者是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上时,我们就很少会选择以“发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除了把注意力放在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上外,我们还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上。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也很少会选择以发火的方式进行表达。我们并不需要压抑怒火,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感受和需求上,怒火也就不存在了。当然,这样做相当不容易,我们需要持续去练习,以及持续去释放自己的情绪。

    也有人可能会坚持“就是别人让自己生气的”“自己就是被气成这样子的”。是的,有的人是会比较坚持自己的观点,当我们持有这样的观点的时候,可以试试问自己几句话:“我选择生气,是因为我想……”“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我有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我在害怕什么?”

    我们或许会发现,让自己生气的并不是孩子或者对方所做的事情,而是由于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也就是说——我们有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3~

    我在进行情绪疗愈的这一年里,不断地通过静心来释放从小到大压抑下来的情绪,当很多压抑的情绪被释放以后,隐藏在情绪背后的需求就浮现出来了。当这些需求得到表达以后,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平静。

    以前,面对毛先生的哭闹或者指责时,在安抚一段时间后,如果他还在没完没了的话,在耐心光速耗尽以后,我几乎本能地采用愤怒的手段命令他闭嘴。在我的内心越来越平静之后,我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就转移到他的感受和需求上,因而,越来越能对他进行倾听,帮助他表达情绪和需求。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和倾听别人。一般来说,这是因为我们自己也需要得到关心和倾听,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越能倾听自己——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我们的内心就能够越来越平静,也更有能力去看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去倾听他。

    在我们打算“发火”之前,不妨问问自己:“我的需求是什么?我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当我们能更多地向孩子或者他人表达我们自己的需求和第一感受的时候,也许我们会发现,别人其实很乐意帮助我们。

    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自己的需求上,爱自己——就是体贴和表达我们自己的需求。如果我们越来越能体贴和照顾自己的需求,我们会发现,曾经因为委屈自己而填满了内心的怨恨和指责会越来越少,我们和孩子、和丈夫(妻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我们的内心也越来越能感觉到平静、喜悦和自由。

    愤怒是我们试图用来教训或惩罚他人的一种态度、一个行动,选择权和决定权都在我们自己手上,所以,确实该由我们自己承担愤怒的责任。我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就获得了自由。

    往期文章:

    应对方式告诉我们,孩子撒谎、叛逆、打击报复等行为背后的真相

    生起勇气的翅膀,带着恐惧翱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该为我们的愤怒负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wu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