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娃的家庭,父母们在经历了早期教育意识的提升和市面上各种早教机构的洗礼之后,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对于非教育专业毕业的父母来说,了解一些根本性的教育理论,建立一份清晰的能力培养清单,把握好几个大原则,无疑可以使育儿大业更有效率,更有质量,不跑偏。
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在家早教(0-7岁),你准备好了吗?在家早教,你还需要理由吗?
什么是早教?
早教,即早期教育。
往广义说,包括孩子出生到学前(0-7岁)的教育。
往窄了说,指0-3岁期间的教育。
我们这篇文章倾向于0-7岁,因为下面谈到的内容是有关孩子的整个儿童期或者说成长期的,并不仅仅限于3岁以内,我们不妨把时间放远一些来考虑问题。
为什么会有“在家早教”?
现在正为人父母、养育小儿的主流人群是70后和80后,我们姑且把这20年的人归为一代。
这一代人多是“父母散养+传统学校教育”长大的,家庭教育在这些人身上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很少有意识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更别说早期教育。可以说,这一代的成长是随机的,靠运气的成分很大。
而现在的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代人为人父母之后,随着经济能力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的传播,对孩子的教育比自己的父母一代更加重视,对早期教育也逐渐有了概念。
这一代人愿意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现在各种大型商场里光孩子的游乐设施就可以布满一整层,早教机构动辄上万块的课程卖得火爆,私立/贵族幼儿园送起来也是不眨眼。真正是“孩子的钱最好赚”。
把孩子的教育部分托给幼教机构自然是一条路径,但切不可因为花费了金钱,就忽略了孩子在家庭里的早期教育,要知道对于0-7岁的孩子来说,生活即学习,生活里随时随地都是学习。错失了孩子在生活中的学习机会,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现在也有很多妈妈全职照顾孩子,就更有时间和精力高质量地陪伴。
“在家早教”其实已经多少成为很多父母的实际行动。
对于非教育专业毕业的父母来说,了解一些根本性的教育理论,建立一份清晰的能力培养清单,把握好几个大原则,无疑可以使育儿大业更有效率,更有质量,不跑偏。
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在家早教(0-7岁),你准备好了吗?在家早教,需要知道哪些教育理论?
1.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连续不断的改造”
由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提出。
2. “感官教育理论”
由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娅·蒙特梭利(1870年-1952)提出。
3.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由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1896年——1980年)提出。
4.“多元智能理论”
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
5.“瑞吉欧教育体系”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城市。
意大利教育家洛利斯·马拉古齐和瑞吉欧当地的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发展出瑞吉欧教育体系。
6. “华德福—人智学”
20世纪初,奥地利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认为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精神领域,并创立了一门特别的精神科学,称为“人智学”。
这六种理论是早期(学前)教育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基础理论,很多现在流行的教育理论都是从这些理论脱胎或借鉴的,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早教机构也都可以看见这些理论的影子。
我在这里仅仅是对它们进行最简单的介绍,给大家当个索引,有兴趣的父母可以自己深入了解。多研究,值得的。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局限性,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辩证思考。
在家早教(0-7岁),你准备好了吗?在家早教,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能力?
不同的理论体系对孩子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分类不同。
综合各种理论,结合我自己在这三年中对女儿的教育和观察,以及对学龄儿童和成人学习认知能力的观察,把孩子的能力培养分成六大类十三种。
其中有些能力,我专门总结过,比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也有一些在平时的文章里多有提及,比如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当然还有一些能力没有涵盖在内。
今天在这里,我们仅对所有的能力进行概述,说明一些要点。更多更细节的内容,我会在以后的文章里再专项总结。
㈠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也是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在家早教时,有关语言能力的培养,我认为三个方面的问题比较重要。
1、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学前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先培养他的口头表达能力,读写能力是建立在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在入学前一段时期再开始也不晚。
要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先要让孩子多听,听得足够多,孩子才能对语言有初步的理解,然后开始模仿。
其次是要鼓励孩子开口,引导他表达的欲望。
2、阅读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从绘本开始,由图画到文字,更多的是一种兴趣的引发。
开始阶段,大人的陪读和坚持很重要。当孩子从阅读中获得越来越多乐趣的时候,阅读也就变成了一件他很愿意做的事情。
3、外语能力
无论家长还是幼教机构都很重视孩子外语的学习,因为理论上来说,孩子在幼小阶段很容易接受除母语外的其他语言。
语言是用来沟通表达的,所以外语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对话和使用。
㈡学习能力
如今,社会变化快,知识更新快,所以有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学习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就是其竞争力。
我认为任何学习,都少不了以下四种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1、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所有学习的基础。
请参考前文:
《有一种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的》
《父母如何成就孩子的观察能力》
2、想象能力
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
如果人类只有知识,而缺乏想象力,是无法进步的。
请参考前文:
《不可取代又稀罕——想象力,你家孩子有吗?》
3、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
孩子的大脑就像一架照相机,可以不假思索就拍摄下周围的一切,就是照相记忆法。越小的孩子,照相记忆法越强大。随着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照相记忆法会逐渐弱下来。
影响孩子记忆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孩子的情绪状态
*记忆对象的特点
*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
*孩子的知识经验和对事物的理解程度
对孩子的记忆力培养,一定要避免死记硬背。
4、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
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逻辑思维把人带入深入思考,寻找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
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
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可以引导孩子多观察,进行比较和简单分析,鼓励孩子问为什么,多和孩子讨论。
㈢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指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运动首先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练习身体的协调性,还可以让孩子释放旺盛的精力、磨练意志力,从放松中获得快乐,还可以学会与伙伴的配合和相处。
可以说,运动好处多,绝不是动一动那么简单。
美国的运动生理学家,一般把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两岁半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在发育,一些基本的运动机能正在形成。如:爬、走、抓、打、推、眨眼、摇头、说话、做出各种表情等等。所有这些最基本的能力都将成为孩子今后智能,体能的发展基础。
第二阶段:从两岁半到五岁半,也叫"早儿童期"
在这个阶段,正常的孩子应该具备一组最基础的运动机能。这些能力包括:跳,跑,踢,抛,接,滑动,转动等等。
第三阶段:即"晚儿童期"的过渡性机能运动期
这个阶段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儿童体育运动阶段。孩子参加到各种儿童体育运动中去,如儿童足球,儿童篮球等等。这些运动可以使孩子的手,眼,脑,四肢,肌肉,神经,心理得到平衡的发展。
舞蹈也是运动能力的一种,通过与音乐的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孩子身体的感知力和控制力,还可以陶冶情操,表达自己。
㈣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相关性,因为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动手能力,但是二者又有区别。
1、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并不仅仅是动动手的能力,而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把所想、所学和实际结合起来的能力。孩子从动手中可以训练手眼脑的协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创造新的东西,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更有必要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免得孩子把知识学死了,高分低能。
训练动手能力,就要给孩子机会多动手、多操作,简单手工、积木、折纸、陶泥以及其他需要操作的玩具,都会对孩子有帮助。
2、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现在的孩子普遍自理能力比较差,是因为家长代劳的太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第一步要解决的就是家长的意识问题,不要溺爱,不要什么都帮孩子做,喝水、吃饭、刷牙、穿衣、上厕所、整理玩具……只要孩子力所能及的,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㈤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简单地说,是处理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能力,总是和情商、性格等密不可分。
1、情商
情商是与智商相对的概念,自从情商的概念被心理学家提出,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在人的一生中,成功或幸福与否,一部分来自智商,当智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情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心理学家认为情商由五种特征构成的: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
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首先要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用成人的观点压制他们的自我意识会非常不利于他们认识真实的自我,情绪受到压抑,也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包括快乐、难过、害羞、愤怒等等。可以在孩子出现这些情绪的时候让他认识,也可以通过绘本和故事让他理解。只有当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才有可能真正体察到别人的情绪,处理好相互关系。
2、性格
在人们日常的表达中,“性格”这个词语虽然经常出现,但意思却有些含混,包含了很多却又说不清楚。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分解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四个组成成分。
性格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对于孩子性格的培养,身教大于言传,父母的性格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人际交往能力肯定是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中养成的,所以应该给孩子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让他们在交往中解决问题,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学会处理关系。
同时,现在的孩子,一定要注意避免养成“自我中心”的坏毛病,也要从小树立遵守一些基本规则的概念。
㈥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指人们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为什么我把这项能力单独列出来?因为它和生活息息相关,又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能力。
“文盲不多,美盲很多。”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一个懂得审美的人,就不止是生存,而是在生活了。”
“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些是美学家和教育家的认识。
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孩子多接触美好的事物,带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诗词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
以上对能力的分类和简略说明,希望可以给有心在家早教的父母做个提醒,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关注到了孩子这些能力的培养,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方面有欠缺。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我们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越多,家庭里的早教做得越到位,就能给孩子创造更多全面、健康发展的可能性。
如果对这些能力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在家早教(0-7岁),你准备好了吗?在家早教,哪些原则要注意?
⒈早教的对象
不只是孩子,还有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先要学会如何做合格的父母。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对孩子敏锐的观察以及尊重,都是做好早教的基础。
⒉早教的目的
不是提前学好语数英,而是为了孩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孩子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⒊早教的内容
不是识字、背诗、英语、画画或钢琴,而是对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些基础能力的培养。
⒋早教的方式
不是传统的灌输和填鸭,而是在生活、玩耍、游戏中,用孩子适合和喜欢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教育。
[教育原创,分享自公众号:慢学私塾 manxuejiaoyu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