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bf238debfa9adfe9.png)
《菊与刀》,作美国女作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写于1944年6月。主要内容,美国人眼里的日本。
走,跟着作者一块儿去日本瞧瞧。
一 日本,一个充满矛盾并有着双重性格的民族。
日本是一个全副武装并经过良好训练,但又完全在西方文化传统之外的强悍民族。
它们彬彬有礼,但是又非常倨傲和蛮横。
这个民族十分顽固和保守,但是又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激烈的改革。
这个民族,是一个有着温顺性格的民族,但是,他们又不会毫无怨言的服从某个阶级的控制。
他们是忠诚宽厚的人,但是他们的内心中又有叛逆和不满的情绪。
他们勇敢成性,又非常怯懦。
他们的行为既是出于注重自己的面子,同时又是出于真诚的良心。
他们在军队中接受像机器人一样的训练,但又会出现不服从管教,甚至进行兵谏的情况
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热诚倾慕,但又顽固的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比西方差。
他们普遍爱美,对文学、艺术家给予崇高荣誉,甚至醉心于菊花栽培的民族,但是,同时又是一个崇尚武士荣誉和刀剑的民族。
简言之,他们
既生性好斗,又性格温柔;既穷兵黩武又恬淡宁静;既倨傲蛮横又彬彬有礼;既冥古不化又温柔善变;既效忠服从又自尊独立;既忠真又叛变;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喜新;既十分在意外人对自己行为的议论,但如果没有人了解其劣迹时,又会臣服于罪恶的膝下;他们的军队被灌输绝对忠诚的信念,但却时时有着兵变的野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0dcc0383729b29db.png)
二 日本,一个有着狼子野心的民族。
日本人认为,现在的世界因为各国拥有绝对主权而处于一种世界性的无政府状态……所以日本应该为建立世界性的等级秩序而战斗
他们当仁不让地将成为这个世界的领导者。因为在整个世界中,日本是真正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的唯一国家,最熟悉各国“各得其所”的意义。
日本总是向世界叫嚣他们必胜,而且非常坚信精神力量能够战胜物质力量。
即使战败之后仍然认为他们的“大东亚”梦想不应该被否定,至少道德上不应该把“大东亚”拆开。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著名的武士西乡隆盛的遗言说:
“这个世界上存在两种命运,一种是偶然碰到的,另一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当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常艰难难以逾越的困境之时,我们必须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命运。”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122a55cdf2fff0c4.png)
三 日本,一个爱走极端的民族。
在创造自己命运的同时,避免不了的会走上极端。
在站前宣传中他们告诉军队和民众:现在全世界的眼睛正在盯着我们,看我们如何去做
在战争中日军宣扬不投降主意。
为了让“陛下放心”而甘愿“为天皇献身”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69d4cee29559307d.png)
四 对日本人来说,天皇就是一切。
即使它只是一个毫无实权的傀儡元首。
他们坚信并强调天皇从一开始就反对战争,并且是自由主义的信仰者。
他们不能将天皇和日本分开,“如果没有天皇,那日本就不是日本”,“天皇代表着日本的所有国民,是日本的象征,是所有日本人崇敬的中心,是高于宗教的一种信仰。”
是什么样的特殊情节让日本人认同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别待遇呢?
等级制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d6d74d854fb99843.png)
五 日本,一个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的民族。
他们无论在看待国内问题,还是看待国际关系的问题上都坚持用等级观念来分析和判断
只有让世界各国各有自己的位置,各得其所,才能够让世界保持长久和平……
如何体现呢?礼仪。
每一个日本人都必须懂得,不同场合的不同礼仪,这些都是他们需要从孩提时代就要开始学习和掌握的。
*语言中使用敬语。
*使用敬语的同时,也会有适当的鞠躬、行礼或者跪拜等等礼节形式。
*吃或坐时,会根据自己与对方的亲疏程度或辈分不同,使用不同的词汇。
*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这些都是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学习和掌握的。
繁琐的日本礼仪确认了等级之间的差别。
不仅如此,日本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如性别、年龄、家庭关系、友人同事等等各种人际关系都需要以适当的礼仪来确认和维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所使用的礼仪也是不同的,这表示尊敬的程度不同。
在家庭中――
家庭是日本人需要认真观察和学习礼仪的地方。
母亲会把自己背上婴儿的头摁下去让婴儿懂得礼节。刚刚蹒跚学步的幼儿,首先要知道的东西就是尊敬父亲和兄长。
妻子给丈夫鞠躬,孩子给父亲鞠躬,弟弟给哥哥鞠躬;女孩子则不分年龄大小,都要想家庭中的男孩鞠躬。
家庭生活是以性别、辈分、长嗣继承等等为基础的等级制中最重要的核心。
对于一个国家――
日本人仍坚持天皇的观念,日本人认为只有皇室家族成员才有资格继承皇位,日本人对于天皇的不可侵犯性从没有改变,他们以为天皇本人就是神,而不是世俗中的人。
在日本,天皇和大名之下,还有五个等级:士(武士)、农、工、商、贱民。
着重说说武士和农民――
武士
只有武士才能佩刀,农民手中的武器被全部收缴。
作为一个武士不能同时是农民、工匠或者商人,包括身份底下的武士也绝对不允许从事其它生产活动。
武士们有国家发放的俸禄,这些俸禄全部来源于政府所收取的农民赋税。这样看,武士是个寄生阶级。
武士提倡的最高美德的是简朴。
在武士和农工商三阶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后者只是所谓的“庶民。”所以,武士刀对于武士和其他日本人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个装饰,而是象征了武士阶级的特权和地位,面对庶民,武士能够使用自己的配刀。
如果庶民对武士失礼或者对上级不逊,可以当场斩杀(德川家康 日本第一代将军,名义上统治日本的天皇和事实上统治日本的将军从1603开始,到1868年共同存在的“双重统治”历时260多年才结束。 )
武士不仅专注于武力,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古典的能“乐”或者茶道专家。
大名们的文件也由武士来处理。
武士们要时刻准备着为主君战斗。
农民
日本的农民阶级,似乎既没有法律上的保护也没有习惯上的重视,不仅对于特权阶级的欺辱不能有所反抗,还需要承担沉重的年贡和赋税。
不过,农民仍然有某些安全保障的。日本一直在保护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拥有土地被人认为是有威望的。
奉行等级值观念并不代表他们唯唯诺诺,绝对服从。如受限最多的农民阶级,如果处于极度贫困,他们也会进行反抗。
这些等级制度也不是毫无变更的。方法――
1、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改变。
2、通过过继或收养。武士身份可以购买。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6671846430034630.png)
六 “孝”是日本民族崇尚的道德准则之一。
但是孝道对日本的影响只限于他们直接接触的家庭内部。最多也就是包括父亲、祖父,或者伯父、伯祖父及其后裔在内。
日本人提倡的孝道只在这个集团之中施行。故,集团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弄明白与自己辈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地位。
不仅在不同的辈分中,要表现出各得其所的礼节和各种规矩。即使在同辈分的人,也要据不同的年龄遵守各自的定位和职责。
一个年龄稍长的哥哥就应该有哥哥的风范和形式风格,作为长子他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他是家族的继承者。(兄长为尊)
比起辈分和年龄大小,对于一个人在等级制中的地位有决定权的是性别。
走路时,妻子要跟在丈夫身后;家庭中的女孩,不享受任何礼品、长辈的关怀,甚至教育。
但是,与亚洲其他部分国家相比日本女性拥有远远比其他国家的女性更大的自由。
从历史上看,日本女性没有经历向中国上层女性那样的缠足。
他们可以随意进出店堂或者去大街上行走,而不必把自己圈禁在闺房里。
日本妻子掌管整个家庭的采购和金钱。如果家用不足,需要筹集资金,决定拿什么东西去当铺的也是女人。
女人同样可以安排家里大小活动。在儿子的婚姻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也是女人。成为婆婆之后,女人更是所有家务的一把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f8b1868be5df0de7.png)
七 “义”和“恩”是日本民族背负的使命
日本提倡的“义”是指努力让自己对得起所有人。既包括自己的祖先,也包括与自己同时代的人。
为什么要对他们讲“义”呢?因为恩情。
在日本,他们常常把这种“恩情”分为两种:
一种是无限量的,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持续时间上都永存的恩。
他们认为,这种“无限量的恩情”包括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就是“孝”),还有天皇的恩赐(也就是“忠”)。
孝和忠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是每个日本人必须应尽的义务,就像日本的初等教育被称为义务教育一样。
一种是数量上相等并且应该在一定时间内将恩情还清的。
这种“恩”是有限的“恩情”,即“情面。”
在日本的辞典对“情面”的解释是:正道;人应该遵循的原则;做些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以免被别人非议。
情面和义务不同。
义务是针对自己的至亲之人,或者是自己对祖国对自己的生活必须去做的事情,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责任,必须去履行。
虽然有些“义务”也会让人觉得不愿意,但是,“义务”的概念中没有不愿意的意思。
比如,皇恩,父母之恩,师恩,主仆之恩等。
他们认为最大的“恩”就是皇恩。对待皇恩最好的体现就是无限忠诚。
情面则与此不同,它是完全被迫进行回应的一种道德标准,它让接受情面的人总觉得非常为难。
日本人的义务是无限的,不管怎么做也不能报答完;情面则是有限的。
在日本,受恩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他们不愿意轻易接受别人的恩惠,让自己背上人情债。
如果大街上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故,日本人常常选择不予理睬。
让我们姑且把日本人所说的义务和情面统称为“情义。”
对于这个“情义”,他们分成了两种态度。
一对社会的情义,是对别人的情面的积极回应,更多的是一种礼貌性的义务。
二对名誉的情义,也就是维护自己的名声。
碍于情面的人会说:若是不这么做,就显得自己很不懂事,就会被人耻笑,让自己蒙羞(舆论的压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fdd7f636281ec5ba.png)
八 维护自己的名声(名誉的情义)
顾及“情面”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好名声,而不是为了报尝昔日所受别人的恩惠。因此照顾情面就必须做到安守本分,在心中不快的时候也能顾及他人的感受。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必须做到要脸面。否则就被认为是无脸的。极端的情况或许会出现对毁谤者进行复仇,甚至为了情面而自杀
名誉已经成了道德的一部分,它被这个国家常常作为精神价值的基础而大的提倡。
一个自重的日本人一定有着坚韧的性格和自我克制的能力,这也是包含在对名誉的情义范围之内的。
比如,女人分娩时不能大喊大叫;男人遇到痛苦和危险时应该处变不惊等等。
对于名誉日本人有着持久不变的追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普通的尊敬。至于如何实现保障名誉的目标,那将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取舍和运用何种手段。他们的态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他们眼里这与道德无关
在日本人看来,当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圈子里得到尊敬的时候,就是情面给予的充分回报,若是一个不懂得情面的人则只能被他的同伴藐视或者成为一个让人厌恶的可悲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8e7c08604c70d57a.png)
九 日本,一个尤其懂得享乐的民族。
日本人不拒绝感官上的享乐。他们对待享乐就如义务一样,还需要进行学习。这种享乐包括
肉体的享乐
洗热水澡和冷水浴。前者是一种生活常规,后者则视为一种对身体的锻炼。
睡眠的享乐
日本人把睡眠单独视为一件事,自成一体跟其他之事无关。
吃饭的享乐
在日本吃饭是一种享乐式的休息。空闲的时间中,日本人常常喜欢烹调,各种菜品,各种美食,色味都十分讲究。
在他们眼里,吃饭不仅仅是一种享乐,也是一种训练。
他们认为,吃饭不是大事,只不过为了维持生命。所以,要赶紧的吃,别耽误时间。特别是男孩。
不拒绝浪漫主义的恋爱,包括同性恋等
在性爱的问题上,很多禁忌在日本人那里不存在。他们认为,只要把心放在人生中不重要的位置上就可以了。
在日本人那里,妻子和性享乐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他们认为,前者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义务品德,而后者则只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消遣。
在日本恋爱和结婚不是一件事。日本一家杂志强说:在日本结婚就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除此之外的任何其他目的只不过歪曲了婚姻的真实含义。
允许酗酒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8656194781853ae5.png)
十 日本人眼里没有“恶”
日本人并不是不承认坏行为的存在,只不过他们不觉得,人生中一定要充斥着善恶两种力量的争斗。他们眼中的人生就是一出戏,而且是一出本质是“善”的戏。
他们说,我们的心灵本身就有道德的光辉,就像一把崭新的刀一样闪着光,但这把刀若不进行勤磨便会生锈。人身上所具有的“恶”就像刀因为没有磨炼而生的“刀锈”一样,是“自身的锈”,不是值得保留的东西。人必须像磨刀那样磨砺自己的本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善”重现光辉。生锈不能否认心灵本身的“善”,只要加以磨炼,心灵的善便可以重现。
十一 日本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偷个懒儿,引用一下书友的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e04215d1925d6bc1.png)
好了,这一路走来,估计再继续下去你们会烦了。看看图片,休息下。希望从书友的介绍中让我能真正懂得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报道取名《菊与刀》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d8e5e2305245c562.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7480/a8df1e6d0f8bee50.png)
最后声明:
此评实际上就是一部压缩版的《菊与刀》,其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从书里借过来的。所以,有朋友看着眼熟也不足为奇。
2018.07.14.05:4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