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张文质写作
中小学教师的语文素养之浅见 ——参加第二期线上写作研

中小学教师的语文素养之浅见 ——参加第二期线上写作研

作者: 爬坡启动 | 来源:发表于2018-10-16 01:16 被阅读17次

          多年来,我有一个非常稚嫩而真实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临终前还在看书、学习?”作为杨善洲老书记家乡的一位小学教师,我就看到过一张杨善洲老书记临终前在市医院的病床上看杂志的照片。其实我的内心深处一直在困惑:一个人已经是临终前了,甚至可以说已经看得到自己生命历程的终点了,即便看到一个什么新闻,或者学习到一个什么知识点,对于一个生命即将终结的人来说,已经不起作用了……为什么还拿着一本杂志或者一张报纸在哪里看呢?近几个月来,通过看李镇西老师“镇西茶馆”的文章,听张文质老师第二期写作研修班的讲座,才让我豁然明白:原来某个人临终前还在阅读、学习是因为看书、阅读、学习已经成为那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已经成为那个人的生活习惯。正如“镇西茶馆”里的文章所言:阅读、写作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就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不存在没有时间或者忙不过来去做。至此我突然明白,生活中不会有人说我的生命只剩下三、四天的时间了,这三、四天我就不想洗脸、刷牙了……同理,阅读、学习一旦成为某个人的生活习惯,他就不会因为生命的即将终结而放弃阅读、学习……

            对于中小学教师,不管你是教什么学科的老师,都需要一定的语文素养。我以为,语文素养说到底主要是听、说、读、写、思五方面的能力。这五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也就是说这五种能力,其中某一方面能力的提高,可能会带来其他方面能力都提高,如果要提高这五方面能力中的某一种能力,也要把这五方面的能力都提高。特别是思考能力,它贯穿于其他四个方面能力之中,也就是说要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首先得提高思考的能力,正如黄爱华老师所说,我们要处于一种“思考的生命状态”。

            “思考能力”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密切联系,但我认为,“听”和“说”的能力联系得更紧密一些,“读”和“写”的能力联系的更紧密一些。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观点:听和说的能力可以在社会交往中、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习的。我不完全赞同这样的说法,在社会交往以及人的成长过程中习得的听和说的能力,可能仅仅是一些基本的、基础的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要想真正的“会听”和“会说”,还是需要一些专业的训练。

            我比较认同用“结构化思维”来“听”或“说”。所谓“结构化思维”就是将搜集到的信息、数据、知识等素材按一定的逻辑进行归总,继而让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最终结果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零散的、琐碎的、不完整的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判断学生到底说了哪些有价值的“点”,教师只有对学生所说的话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才能为接下来的“回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听一场讲座或者报告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地思考、判断主讲人到底讲了哪些观点、思想、理念,要将这些观点、思想、理念按一定的逻辑进行归总,进而思考哪些观点是我们自己认同的,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把别人的某些观点、理念变成自己的东西。

            结构化思维的本质是框架,结构化思维强调的是将素材填充到框架中,从而保证逻辑清晰。教师亦可以用“结构化思维”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基于自身内心真实表达的后,教师在思考、判断准确学生真实想法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运用“结构化思维”来拓展、延伸学生的回答、或者总结、提炼学生的表达,从而较好的“回应”学生。再比如:在张文质第二期写作研修班现场学员听课的过程中,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谈感受、收获时。也可以用“结构化思维”来谈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完整的、较好的说出自己心得、感触……

            通过本次写作研修的线上学习,加之自己的思考,我以为要培养一个人的阅读习惯,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的阅读习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还是从“思考”开始。当你有了某一种思考、某有一种观点,而某一天你又读到了某一篇文章里面的观点、理念与你的思考、理解相同的时候,你跟作者的“对话”“思维的碰撞”“理念的交锋”就如同你跟作者在“面对面的交谈”,你跟作者就有一种“心灵息息相通”的感觉……这样你就会慢慢的热爱上阅读,也才有可能把阅读培养成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命状态。

            也有人介绍说:“阅读”一开始要硬着头皮去读,咬紧牙关坚持,就像古时候读诗词一样,先会背诵,后解其义。自古以来都叫“苦读”“寒窗苦读”“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你不动摇,不松劲,只要你能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终究会迎来“暮然回首”的新局面。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可能更适合学生以及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因为一旦有了一定年纪的人,要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要改变原先不喜欢阅读的习惯都是很难的。所以对于“而立之年”以后的人,要培养阅读的习惯,要把阅读、学习变成自己的一种生命状态,我以为最有效的办法恐怕还是先把“思考”变成自己的“生命状态”。

            把阅读、学习、思考变成自身的生命状态,再来谈写作习惯的养成恐怕会容易得多。在线上写作研修班学习的过程中,我非常赞同孙明霞老师的诸多观点,比如写作一定要聚焦自己的思考、心得,写作不一定非要用什么华丽的词藻,写作要是自己内心真实的、真诚的表达,写作就是要记录自己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李瑞环早年在谈到“为官者的学习观”时也说到:“有些文章写的不好,不是词汇不够多,句子不够美,而是在鼓捣字儿上花的时间太多,在研究事儿上下的功夫太少。”

            通过参加第二期写作研修班线上学习,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一定要随身带着一本笔记本,有思考、有想法时一定要及时的记录下来,哪怕是半夜里突然有的想法、思考,你都应该一脚把被子蹬开,及时在床边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否则思考得多了,时间久了,一种情况是会想不起,另一种情况是会出现,很多想法、思考搅在一起,让人“剪不断理还乱”……

            当一个中小学教师把“听、说、读、写、思”变成自己的内在需求,变成自己的生命状态,变成像“洗脸、刷牙”一样,是自身的一种生活习惯的时候,虽然那时候这位老师可能“更忙”,但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这位老师可能会“少累”一些,这位老师可能会很“舒服”;说得“高大上”一点,那时,这位老师的精神境界将“不一般”,这位老师的人生会更“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苹果树:很朴实的文字,如果能够结合实例,就更加有说服力了。结构化思维借助思维导图会更加有效。

      本文标题:中小学教师的语文素养之浅见 ——参加第二期线上写作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mt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