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概要
价值驱动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关注价值的实现,包含了项目管理原则、绩效域、项目生命周期、过程组、10 大知识领域和价值交付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项目管理者需要始终坚持项目管理原则,通过涵盖 10 大知识领域的项目管理过程组对项目进行管理,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干系人、团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规划、项目工作、交付、测量、不确定性这 8 个与绩效密切相关的因素,我们称之为绩效域。通过这 8 个绩效域帮助项目在系统内运作,实现价值交付系统的功能,为组织及其干系人创造价值,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这些绩效域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在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运行,系统内的每个绩效域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并协调一致、共同运作,支撑项目目标和价值的实现。例如,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项目领导者花费大量时间聚焦于干系人、项目团队、项目生命周期、项目工作等多个绩效域,这些绩效域相互重叠和关联,并在项目中同时开展,我们不能把某一个绩效域当作一个孤立的工作进行处理。在实际项目进行过程中,每个绩效域中开展的活动是由组织的背景、项目、可交付物、项目团队、干系人和其他因素确定的,它们之间并没有特定的执行顺序和权重。
干系人绩效域
干系人绩效域涉及与干系人相关的活动和职能。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有效执行本绩效域可以实现的预期目标主要包含:
- 与干系人建立高效的工作关系;
- 干系人认同项目目标;
- 支持项目的干系人提高了满意度,并从中收益;
- 反对项目的干系人没有对项目产生负面影响。
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为了有效执行干系人绩效域,项目经理需要重点促进干系人的参与。
绩效要点
促进干系人参与项目经理需要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持续促进干系人参与到项目中,因此,在项目开始时就需要和干系人一起定义并共享清晰的项目愿景,并就项目愿景和干系人达成共识。
促进干系人有效参与识别
在组建项目团队之前,可以先识别高层级的干系人,再逐步逐层识别详细的干系人。识别过程中需要注意:有些干系人很容易识别,如客户、发起人、项目团队、最终用户等,但有些干系人很难识别,需要综合考虑项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再进行详细挖掘。
理解和分析
一旦识别了干系人,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就需要尽力去了解干系人的感受、情绪、信念和价值观,分析每个干系人对项目的立场和持有的观点。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干系人对项目的立场和持有的观点会发生变化,因此,理解和分析干系人是项目生命周期中一项持续进行的工作。在实际项目中,干系人通常会结成联盟,因此除了需要针对干系人进行独立分析外,项目
经理和项目团队还需要考虑并分析干系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优先级排序
项目会涉及很多干系人,有些干系人可能无法全部直接或有效地参与,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需要对干系人进行优先级排序,将管理焦点聚焦于权力和利益大的干系人。
参与
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需要促进干系人参与到项目中,以启发他们的需求,并和干系人一起管理需求、进行谈判、解决问题,并做出决策。促进干系人参与时需要运用一些软技能,如积极倾听、人际关系技能和冲突管理,以及创建愿景和批判性思维等领导技能。
监督
在整个项目期间,随着项目的进展,一些新的干系人会被识别,也有一些其他干系人会退出,干系人以及干系人的态度或权力将发生变化。因此,在整个项目期间需要对干系人参与的数量和有效性进行监督,除了不断识别和分析新的干系人外,还要评估当前的参与策略是否有效或是否需要调整。可以通过干系人满意度指标来评估干系人绩效域的有效性。
与其他绩效域的相互作用
很多项目工作都是围绕着促进干系人参与、与干系人进行沟通而展开的,干系人会参与到项目的很多方面,某些干系人可以帮助减少项目的不确定性,而有些干系人则可能导致不确定性的增加。干系人主要参与的项目工作包括:
- 为项目团队定义需求和范围,并对其进行优先级排序;
- 参与并制定规划;
- 确定项目可交付物和项目成果的验收和质量标准;
- 客户、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管理办公室领导或项目集经理等干系人将重点关注项目及其可交付物绩效的测量。
执行效果检查
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需要对干系人绩效域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确保其有效执行并实现预期目标。
干系人绩效域的检查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