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这个词从古至今追溯起来可谓源远流长。社交,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一直是被运用的恰到好处。帝王将相,靠嫁娶公主联姻,强强联合稳定国家。昭君出塞,远嫁匈奴换来60多年的和平,历代帝王曾把它作为换取敌国青睐的手段。再如日本东渡大唐,交流佛经,学习中国古建筑,促进两国的发展。即使在贵族和贵族、平民与平民之间,把门当户对、不因婚姻“失类”当作信条。按照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社交。社交的本质就是互惠互利实现共赢。
相互交换就是社交,听起来好像社交真的非常简单。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思想,每人就有两种思想”。如果你的思想跟不上别人的思想,那别人为何要与你交换思想呢?
《请停止无效社交:关键性关系助你收割海量社交红利》这本书完整的介绍了社交的本质,以及如何正确的去进行社交。作者李小墨,曾任《海南特区报》记者、《厦门头条》主编、自媒体“深夜书桌”创立人。因为职业的缘故,长期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请停止无效社交:关键性关系助你收割海量社交红利》也是她多年的工作以及生活经验的分享。里面不仅剖析了社交的本质,同时也囊括了现代自媒体时代的社交模式,不管是对于毕业生还是拥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们都值得看一看,社交每天都在我们生活中出现。
《请停止无效社交:关键性关系助你收割海量社交红利》是从3个递进的层次来剖析社交本质。
什么是有效的社交?
1、认识社交
社交的质量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社交对象的质量,一个是交往的深度。
交往对象的质量指的是是否值得交往,人品是否可靠,将来是否会有交集。交往的深度简单理解为对方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联系方式或者听到你的名字才行,还有下一步见面及交往的可能性。
出差、旅行、聚会、培训会等等认识陌生人的机会太多了,仅是加个微信和交换名片再无下文了只能叫蜻蜓点水般的微弱联系,我们的微信通讯录上或多或少都会有部分这样的名单,只有把微信和名片上的人变成真正的朋友才是有效的社交,却少联系的理由,初识可能只是容易让人遗忘的邂逅。
2、有效的人际关系
能力是1,人脉是后面的0。每个人的社交需求是不同的,每个人能维持的关系也是有限的。
成年人的社交或多或少包含两种成分,有功利社交和共情社交。共情社交参杂功利,功利社交参杂共情,两者并不绝对分离。用感情换感情、利益换利益,或者用感情换利益、利益换感情也罢,长久的交往是基于公平的交换。基于互惠的关系才是可持续的。
《高难度对话》中指出“美好的关系总是构建与耐心之上”,每段关系的维护与培养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感情的。我们的精力有限,能维持的关系也是有限的,优化设计结构,学会断舍离,把一些不太重要的人请出自己的生命。原则上来讲,社交有一个规律,一个越被认可的人,他的社交成本是越低的,所以先让自己优秀起来,才有机会挤进优秀圈子的资格。
3、用得动的才是人脉
有效人脉是基于平等的资源互换。
对于人脉最大的误解就是,认识的人越多,就等于人脉广。拿到了某某头衔的名片,就觉得自己认识了高端人群,实现了阶级的跨越。有这个想法是人之常情,但如何把认识的人成为真正的人脉是跟自身的资源、能力想匹配的。社交中一直有个言论居高不下,“是先成为优秀的人才获得跻身优秀圈子的资格,还是先跻身优秀的圈子,再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对决,两者都没有错,错的是对自我认知的判断。不管是哪种情况,结果都是进入优秀的圈子,但前提条件是自己是否足够优秀?当你能力平庸,苦心扩展人脉,你是最想认识别人的人,同时也是别人最不想人事的人。你认识的越多,只不过让越多的人知道你平庸且无能而已。
高质量的社交,我们自身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1、认识自己
做情绪的主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被情绪所绑架。情绪爆发时能让理性的力量介入情绪管理之中,毕竟别人无义务承受你的情绪,最重要的是情绪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把自身的确定暴露无遗。情绪是可以传递的,尽量避免传递消极情绪,同时也不夸大情绪。正视自己的情绪,不把情绪带给他人。在人际交往的某些时刻,适当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不是无理取闹的,而是基于客观事实或者某些观点上的态度。社交中难免会出现不被善待或优待的情况,不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具备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2、沟通中的行为表现。
具备清晰的表达能力。
潜意识中,沟通达人是一副能说会道、口齿伶俐的形象。其实能说会道不见得是沟通达人。沟通的本质是交流,双方能就某一事达成结果一致。只需要我们具备清晰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条理性的把问题说清楚,别人能听懂即可。
具备获取信任的能力
《高难度对话》中提到“当两个人之间有着高度信任的时候,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做一个值得被信任的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从日常的小事中来塑造我们的形象,只有将诚信、踏实等品质养成一个习惯,那获取信任的能力自然也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这个无技巧可言,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力量。
3、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任何交流都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
人天生就有表现欲,所以我们的天性就是会说不会听。以前有个经典的段子,男生追女生啥都不要干,只要好好听女生说话,关键的时刻做好回应,长期下来就算追不到女生也不会惹女生讨厌,这个段子其实说明了聆听在交流沟通中的重要性。聆听实则上是一种反馈,对讲述者而言就有了输出价值和存在感。存在感是每个人的天性,感受到了存在感意味着受到了别人的尊重与认可。所以,学会尊重别人先从聆听开始,会听是一种输入,会说是一种输出,只有足够的输入你的输出才会更有价值。
如何成为一个被社交者?
获得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运气。
能够主动获取幸福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它包含了如何去爱人、如何去理解人、如何真诚的道歉。
能感受到被爱的人一定是个懂爱的人。真正爱你的人,看到你有需要,第一反应永远是“我能为你做什么?”我们的心是有温度的,爱不爱是可以感受到的,爱一个人就是用心的交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让对方找到被重视被呵护的感觉。
共情能力指的是,置身于对方处境,并体会对方感受的能力。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体验,一个不被理解的人,越安慰越糟糕,结果不仅没有起到安慰的作用,反而关系生疏了。产生这个问题的很大原因是轻易下判断,以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去判断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结果自然是越来越糟。理解的重点是和对方站在同一阵线上,让倾诉者在心理上不是孤立的,能感受到自己是被支持和关心的。
道歉是自己的事,原谅是对方的事。取得对方的原谅:道歉才算完成。所有的道歉基本上都是出自于对关系的重视,犯了错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诚的道歉应该伴随行为改变,就是不要重复犯错。
总结
《请停止无效社交:关键性关系助你收割海量社交红利》从认识社交,如何正确社交到成为别人眼中想社交的人,以递进的方式帮助我们认识社交的本质,同时为我们成长为被社交对象指出了方向。中国自古是个人情社会,一直倡导多条朋友多条路。社会的本质是互惠互利的,基于互惠的关系才是可持续的关系,没有人欢迎一个一无是处的“索取者”。“当你的才华配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就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这句话在此是否可以翻译为“当你的能力地位资源配不上你的社交野心的时候,就该静下心来好好沉淀了”。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愿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值得被尊重被信任的人,能力需要长期的沉淀,人格魅力是当下我们可以去修葺与完善的。最后分享下犹太人培养孩子社交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以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倾听对方的话;二是要多提问,求的知识是人际关系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