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杨杰老师关于“内在动力的加减法”的课程,有以下收获:
内在动力指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内在动力做减法
但是父母错误的回应却给了孩子的内在动力做了减法。
这些回应有:否定、担心外加控制、代劳。
否定是指对孩子不好的评价,长期是对孩子精神的电击,导致习得性无助,让孩子彻底丧失动力;
担心是指嫌弃孩子做不好,会导致孩子不信任和防御;
控制是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代劳是直接替孩子做。这两者都把孩子的内在动力连根拔起。
我们经常对孩子批评、焦虑、防御、期望都是对孩子内在动力做减法。
孩子在发展内在动力的过程中,家长的感受和孩子的感觉感觉常常会发生冲突,比如小孩子自己穿鞋子,自己穿好了特别高兴,有成就感,但是妈妈着急要出门,就会焦虑,所以就会着急代劳孩子做这件事,孩子也就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父母经常代劳或是控制孩子,就让孩子陷入无助的状态,伤害孩子的基础感觉,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让孩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些都是因为父母日复一日给孩子做减法导致的。
内在动力的加法
内在动力的核心是感觉,感觉分为基础感觉和对事的感觉。想让孩子有充沛的动力,就要这两个感觉同时好了,所以加法就是要同时成就这两个感觉。首先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心理氛围,不断给孩子支持和肯定,让他的基础感觉好,同是,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灵敏的感知力,让他对事的感觉也好。
这周大妞一模考试,周一到周三考完,告诉我,考得有史以前最差了的,表示很难过。周五回来突然抱着我痛哭,说:“我的数学都补习了两年,成绩一直不低于十名,这次考得这么差,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搞?考完试我重做了一下题,全部都做对了,但是为什么当时做的时候都写错了。我这脑子都进水了一样,唉!很快要中考了,还要根据这个成绩要估分,选择学校,现在自己的成绩这么差,怎么办?”
痛哭了好一会,等发泄完了,又说了一句:“唉,我怎么又哭了。”孩子的情绪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我安慰她,“还有二模,中考也还有一个月多,用点心,下次一定能考好的,也提醒她不要熬夜,作息不好也影响记忆力变差。”
大妞从小到大学习上都非常自觉,主要是源于孩子的内在动力比较强,孩子的自尊意识强,也好强,这些都促使她努力学习,希望她能考上心目中的高中。虽然她经常跟我说,没有多大关系,其实自己还是挺在意的。每次考完试,她都会提前给我打底,说自己考得很差,让我不要期望太高。虽然成绩还没有了出,但是看到她也不想自己考得差,所以真没考好自己也能理解她,而不是责怪她。
以往每次重要的考试大妞的成绩总会比平时的成绩跃进十几名,这次失利,一个是这段时间在学习的状态比较差,这个学期也是以复习为主,可能自己是感觉这些知识自己都懂,所以是那种放松大意,所以导致自己的马虎做错了很多题。毕竟这个还是小考,真正决定的还是中考,希望也通过这次考试让她真正吸取教训,在后面的大考中能正常发挥。
大妞的基础感觉一直是比较好的,学习的时候也是非常专注,从来不用你催着她去学习的,真正的做到了为自己而学,通常也能深入的学习,所以当她努力、用心的时候成绩也能上去,期待她能考上满意的高中。
杨杰老师还提到了孩子的混沌感,指的是一个孩子保持好奇心的重要性,关键的时候还需要父母的引导。如果父母不能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敷约孩子,就会让孩子慢慢关闭好奇心的大门。有好奇心的孩子一旦感觉到混沌,就不满足,会去追问,去找答案,永远走在探索和学习的路上。父母能清晰作答,用心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找到答案,也需要智慧,所以父母都需要不断的学习。
我记得小学阶段的大妞,有一阵子特别喜欢画漫画,兴趣班教的是其它类型的画,她就去上百度查找,各种不同眼睛的画法,去图书馆借阅画册教程来临摹,当孩子有好奇之心,有探索的欲望,她就能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如果她固步自封,只等着老师来教,那么她懂得的可能更有限。
内在动力,家长需要尽量给孩子支持,当时看她喜欢画画,我也会去图书馆看到一些优秀的绘画书借阅给她参考,当她画得好的时候也会鼓励她,无形中这些就是给孩子做作了加法。
可惜自己在对待儿子方面,一直做的却是减法。惭愧,导致孩子的内在动力全无,从今往后还需要一点一点的拾起,希望多给儿子做加法,给孩子的内在动力加油,怎么在当下的生活给儿子做加法,也是我当下需要努力学习的。除了做彩虹屁,学会看到孩子优秀的一面,还需要给儿子更多的支持和肯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