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是人们追求的一个目标。然而在这样的效率追逐中,我们会感到疲倦,再高效的时间管理,也没有办法保障我们有充足的精力来处理事情。
所以今天和大家聊的话题就是精力管理,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都隶属于个人管理的范畴。
要想时刻保持最佳表现,就需要做到全情投入。而全情投入需要身体活跃、情感联动、思维集中及意志坚定。一个全情投入的人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之间画上清晰的界限,专注地工作,全身心地陪伴家人。全情投入,需要我们有充沛的精力,所以,精力管理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精力包括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四个方面

一、体能方面;
体能精力是精力的基础,对其他三种精力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看,体能精力取决于我们的呼吸模式、饮食结构和作息安排。
深呼吸有利于精力的恢复,比如说三次一组吸气,六次一组呼气;在一整天中,最好吃五至六餐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这样才能供应稳定的精力,能量最丰富的食物也不能支持4到8小时的高效表现。
我们每晚需要7至8小时的睡眠才可以运转良好。在白天,20分钟左右的小睡能有效地恢复精力。
锻炼方面,除了有氧的心血管锻炼,力量训练也不可忽视,肌肉损失是导致老龄化虚弱的最主要原因。
二、情感方面;
情感包括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能帮助我们充满自信、提升自控能力、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消极情感会让我们效率低下,产生人际冲突。
丰富的愉悦性的活动,也会帮助情感精力恢复和再生。比如说,每周预留出时间,用以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人际关系也是积极情感精力的一个来源,和家人的交谈,以及朋友的定期聚会为我们补充情感精力。
三、思维方面;
思维精力帮助我们保持专注和乐观,保持充沛的思维精力需要定期休息。只占体重2%的大脑,需要人体25%的氧气供给。如果思维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就会判断失误,创造力减弱。
优化思维精力还包括做好准备,定期反思总结。比如在上班路上思考一天的工作安排,下班时总结这一天的得失,这些活动能够帮助我们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减少思维精力被琐事浪费。
四、意志方面;
意志精力是按照价值取向选择生活的勇气和信念,即使面对艰难困苦和个人牺牲也在所不惜。只有在为他人奉献和照顾自己之间找到平衡,意志精力才能够延续下去。
管理精力需要定期消耗和恢复精力
精力如果使用过度而不注重补充,就会筋疲力尽、崩溃甚至影响健康。而如果使用不足,让精力得不到锻炼,我们的各项能力就会萎缩。周期性的消耗和恢复是精力管理的根本原则。
在工作中,可以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工作切割成90到120分钟的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安排10到15分钟的休息。休息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听音乐、爬楼梯、冥想、聊天以及做几分钟运动等,这些都可以帮助自己恢复精力,提高下一单元的工作效率。
除了“张弛有道”“劳逸结合”,我们还要注意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在精力管理中,压力并非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成长的关键。强度合适的压力,会帮助我们突破极限,提升能力。制定自己的精力管理计划,首先需要明确目标,搞清楚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我们想把精力花在哪里。
接下来需要正视现实,看看自己的精力管理做得如何,和心中的目标有多少差距。最后就是付诸行动了。良好习惯具有巨大的力量。改变的关键,就是建立新的习惯,当熟悉到能够自动化完成一些事情,就不需要耗费自律的心力了。新的习惯有一个60到90天的养成周期,我们需要尽可能把自己的计划精确化和具体化。每次不要改变太多,先养成一个新习惯,等稳固后,再进行第二项改变。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循序渐进。
以上内容参考自书籍《精力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