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都被他记录在这本《我的前半生》自传中。
他的大伯在4岁时就被慈禧太后要去做儿子,随即成了光绪帝,和同治一样受到慈禧操控,最后也和同治一样死在慈禧手中。
那时溥仪的祖父还很年轻,原本自己的大儿子当了皇帝,自己也成了“醇亲王”,受到慈禧重用,应该是大展宏图的时候。
但祖父早已深谙“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并且目睹了慈禧的一系列操作,早已对荣华富贵、权势地位失去了憧憬,只能一辈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活到最后。
溥仪的父亲在祖父死后继承了醇亲王的爵位,可惜所有的名分、地位依然只有慈禧说了算。
光绪帝长大了不愿再做“傀儡”,可亲政的愿望没能实现,就被人毒死了。想要继续抓权的太后,必须重新找一个好控制的人来做皇帝,找谁呢?商量来商量去,只有不满3岁的溥仪。
溥仪第一次被抱进皇宫见到慈禧,一个年幼的离开父母的孩子,看着瘫坐在帷帐中消瘦丑陋的老太婆,溥仪只有哇哇大哭,还被慈禧嫌弃“这孩子真别扭,抱到哪儿玩去吧!”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却也只是一个从小就被掌控在权力和约束中的“工具”,幼年时懵懵懂懂坐上皇位、又迷迷糊糊被赶下皇位,他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都在一种不正常的环境中度过。
年幼的他是“小朝廷”里的帝王,身边所有人都尊他为帝,让他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天生将相。但与此同时,他外面的世界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向往自由和平的人们正在努力奔走,历史发展的规律早已不受这个他这个帝王的控制。
溥仪回忆自己的少年生活,觉得那是一段唯我独尊、毫无人性的生活,因为他看不到别人、感受不到别人,发脾气时身边的太监、宫女随时都要遭殃,但没人能管得了他,他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骄纵跋扈、冷酷无情。
这样的溥仪,令人憎恶却又觉得可怜,生在帝王家,命运却不能自我控制,这样的人,拥有得再多又能如何呢?
人活着最重要的感受是爱与被爱,爱是一种能力,代表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连接,无论是爱一个人、爱一场风景,只有主动去爱了,我们才能感受到内心的悸动。被爱是一种肯定,肯定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不孤独,被呵护。但溥仪的生存环境,既不懂去爱,更缺少被爱,其实也是个可怜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