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型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 chiuson | 来源:发表于2017-06-25 08:43 被阅读302次
    图片来源网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每个人来说都耳熟能详罢。

    然而却缺乏指导意义。

    因为大多数人其实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兴趣”。

    所以我们今天一起来重新学习一下“兴趣”这个概念。

    一、什么是生产型兴趣和消费型兴趣?

    兴趣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指你享受其中的活动或你喜欢学习的事情。但这种描述型的解释往往缺乏思想上的深刻性或行动上的指导性,所以没啥思考意义,直到我最近在采桐的《精进》一书里看到他把兴趣分成了“消费型兴趣”和“生产型兴趣”,豁然开朗。

    消费型兴趣是指放逐自己本能的兴趣,比如吃喝玩乐上的,而生产型兴趣是指追求深度体验型的兴趣,比如运动和写作。

    喜欢玩游戏是一种消费型兴趣,而喜欢设计游戏是一种生产型兴趣;

    喜欢看小说是一种消费型兴趣,而喜欢写小说则是一种生产型兴趣;

    喜欢看足球赛是一种消费型兴趣,而喜欢踢足球则是一种生产型兴趣;

    喜欢看电影、听音乐是一种消费型兴趣,而喜欢写影评和乐评则是一种生产型兴趣。

    追求消费型兴趣会让我们的生活感到舒适安逸,但往往会让工作和生活变得对立起来,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生产产品”而不是“消费产品”。而追求生产型兴趣才能让我们不断深化人生体验,达到工作与生活、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和谐统一。

    《精进》一书里针对这个概念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游戏禅师”美誉的著名游戏设计师陈星汉,就是因为14岁时玩《仙剑奇侠传》玩到感动落泪,而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实际上,今天很多的游戏从业者,年轻时都对游戏很痴迷,但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赏玩游戏,而是还希望亲自创制出游戏作品。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个分类,生产型兴趣往往也是从消费型兴趣过渡而来的,这一种过渡往往是因为你不满足于视觉或听觉等感官上的刺激,而希望进一步体验思考或创作上的乐趣。看电影只能让你体验感官上的享受,而写影评会让你通过深度思考体验到电影情节、对白、画面上的细节美感,并感受到深度分享的乐趣。看体育比赛只能让你体验感官上的紧张刺激,而运动会让你体验到身体力量增强、大脑敏锐度提高等带来的精神活力。

    拥有生产型兴趣的人往往也是我们生活中充满魅力的人。相比一个能准确说出每一个NBA球队或球星的人来说,我们会更欣赏另一个能在篮球场上打好球的人;相比一个能说出周杰伦每一首歌的粉丝来说,我们会更欣赏另一个能把他的某一首歌曲唱的好听的人。

    二、怎样建立生产型兴趣?

    我们都想要找到感兴趣的工作、有乐趣的生活,然而很多人在寻找过程中往往都止步于消费型兴趣,而消费型兴趣对人的提高其实非常有限,最多无非是在自己紧张忙碌无趣的工作之余放松一下,或者通过分享这些感受获取点人际交往的谈资,终其一生也没真正享受到生产型兴趣的美妙之处。

    那么如何才能顺利跨过消费型兴趣迈向生产型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改变自己的一些旧观念:兴趣≠乐趣;兴趣≠舒适

    很多人认为感兴趣的东西做起来就一定是充满乐趣的,就一定是让自己感到舒适的、放松地,这其实往往就是对消费型兴趣的感受,是片面而粗浅的认知。学习或提高自己一定是脱离舒适区的,一个人只有呆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才会有安全感、感到舒适,而所谓学习就是要了解自己未曾了解的、经历自己未曾经历的,在未知的领域中每深入一点都是跟自己的安全感、舒适感做斗争。

    建立生产型兴趣的过程就是通过一点点出卖自己当前的舒适感、安全感来换取我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不断扩大自己熟悉的领域,获得更大范围内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玩游戏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舒适和放松,但想要设计出一个游戏则要求我们要学习游戏的制作流程,学习编程、学习设计,这些学习过程肯定不会是充满乐趣的,甚至可能会有一些枯燥,但学会了以后就能创作自己的游戏,并发展成为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2.不断琢磨如何把感兴趣的东西用起来

    消费型兴趣往往是输入型的,是一种主观感受的吸收和消化,而生产型兴趣则要求自己输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转换成客观产品。所以要将自己的消费型兴趣转换成生产型兴趣重要的是不断去琢磨如何把感兴趣的东西用起来。

    “用起来”其实有很多种方式,还是以游戏为例,玩游戏是消费型兴趣,但将它发展成生产型兴趣不一定只是设计游戏,也可以是做游戏直播点评,写游戏分析报告等,或者努力提高游戏技能参加一些电竞比赛。同样是玩游戏,在网络上直播玩游戏你就做出了一个“直播产品”,传播游戏攻略或方法,这是在输出价值。同样是玩游戏,参加电竞比赛你也做出一个“竞赛产品”,你需要打造一个团队,需要学习比赛策略,需要通过媒体传播,这也是在输出内容和价值。

    喜欢旅游就写点旅行日志分享出来;喜欢摄影就多出去拍照,把作品分享出来;喜欢阅读那就写点书评,多总结自己的收获;喜欢电子产品那为何不发展成为设计电子产品的兴趣呐。

    网络的时代给了我们更多输出自己的机会,简书上可以写作、知乎上答答题、微博上抖个段子都可能成为你的“生产型兴趣”,只要你愿意不断“用起来”,总会得到价值提升的。

    3.尝试把自己的兴趣与工作慢慢结合起来

    工作时间要占用我们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如果你盯着消费型兴趣去寻找工作,那是很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每个人都想要上班打游戏、听听音乐、看看电影,但不现实,因为这些兴趣没有输出,不能产生价值。所以我们即使在一个普通公司里做一个普通白领,也要积极转变思路,寻找自己的生产型兴趣。

    喜欢音乐的那就好好练习唱歌或弹奏乐器,这样在公司年会或其他公共场合上也可以表现自己的风采,其实无论在什么工作单位,音乐才艺的都是很好的加分项。慢慢磨练自己,达到一定水平了也许就可以试试到真正的音乐行业里面去。

    喜欢运动的那就好好坚持运动,加入一些公司里的运动兴趣组织,增强运动社交能力。有时候,运动能力强也会成为你在工作中建立自己优势的一种重要能力。

    喜欢画画的那就可以在给领导做总结的时候多用图表展示,这也能让人耳目一新,说不定就成为公司里人人夸赞的一件事呢。

    4.努力成为该生产型兴趣的前20%

    “二八法则”是管理学上重要的理念,这可以应用在任何行业里。如果你做不到行业里的20%,那你在未来就很可能被淘汰。

    所以,我们建立自己的生产型兴趣要想具备竞争优势,成为自己持续受益的特长,那就要努力成为该兴趣里前20%的人。

    如果你要在目前的公司里表现唱歌才能,那你就要成为公司里最会唱的前20%;如果你想在整个音乐圈里建立竞争优势,那你就要成为音乐圈里的20%。如果你只是公司里的前20%却想要去音乐圈里找份工作,那你就会非常吃力,很难生存下去。

    一开始做不好没关系,但一定要有这个目标支撑自己不断前进。

    总结以上,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生产型兴趣,其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已有工作出发,逐渐去构建自己的生产型兴趣,让这种兴趣成为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成长更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柏郎:很棒的一篇文章,学习啦!

      本文标题:“生产型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bk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