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发微博提供了他的书《寡人有疾》电子版的销售数据,一年下来,总共收入大概有三千块。这本书也出版了纸质版,定价29块,按照印量一万本,作者拿7%的版税来计算的话,大约可以拿到两万块的报酬。比较之下,电子版的销售收入要少许多。
不过从单本销售收入来说,电子版给作者带来的收入更高一些。《寡人有疾》纸版定价29块,每卖一本作者可以得到29*7%=2.03元,电子版定价4.99元,每卖一本出版方可以得到4.99*70%=3.5元,作者应该可以分到3元。
之所以电子书给作者带来的总收入不如纸书高,是因为它的总销售量不及纸书。对于作者来说,《寡人有疾》的电子版是一本一本卖出去的,一共卖了一千本,纸质版却是和出版社签约时一下子卖出去了一万本。纸质书的生命力,正是在于目前的出版发行机制下,它还能给作者带来相对较高的报酬。
书籍跟电影一样,除了制作以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发行环节。所谓发行,就是指将书铺到各种销售渠道中。其中,主要的发行商是国有的新华书店。也就是说,一本书如果进了新华书店的发行渠道,便一下子可以卖出去很多本,毕竟,全国有许多单位要从这个渠道进货,这些单位,既包括新华书店本身的零售店,也包括各独立书店,此外还有很多图书馆。
很久以前我得知上海诗人阿钟通过花城出版社自费出版了诗集《拷问灵魂》,便想找来看看。结果既无法在各大网络书店找到,也没能在收集图书甚全的上海图书馆找到,直到多年后向阿钟本人问及此事,他说,哦,因为我没有做发行。
不要小看了发行的力量,如果一本书发行给力的话,全国那么多书店,每个书店总归要进几本,那么多图书馆,每个图书馆也要收藏个一两本。这些一算的话,可能就已经完成了几千本的销量。
但是话又说回来,在传统的发行体制下,一本书是否真的到了读者手里,很难说得清楚。很多图书馆只是基于保存文献的目的而买书,有些书买了也一时没人看。那些书店自然是买了一些书作为存货,而根据图书行业的规则,这些书如果一段时间之内卖不出去,是可以退回去的。
也就是说,就算假设《寡人有疾》纸版书印量为一万册,最终有多少本到了读者手上,不得而知。相比之下,其电子版卖了一千册,却是实打实的,这一千册里不存在图书馆的藏书或是书店的存货,都是由读者买了去。
文学类纸版书籍的销量惨淡超乎人的想像,我认识一些图书行业的从业者,他们可以通过某种渠道看到图书销售的真实数据。前两年,某图书公司出了一套诗集文丛,其中不乏当今非常有名的诗人的作品,据说最好的一本,在全国范围内也不过卖了几百本。诗集如此,其它的文学类书籍销量恐怕也不容乐观。
电子书虽然出版起来方便快捷,却仍然面临着发行的难题。在电子书领域,没有新华书店这样的发行商把书铺到全国各地或是卖给图书馆,作者也没有可能进行签售这样的推广。一本上架的电子书,如何让更多人知道,是电子时代的出版商和作者所要解决的问题。像苗炜这样的作者,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微博账号有十五万粉丝,电子书的销售情况仍然差强人意,其它作者的电子书销售情况可想而知了。
起码目前为止,如果你想靠写书来赚钱,本身就是一个很不靠谱的想法,相反,靠写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通过别的渠道赚钱,则要靠谱的多。电子书的出现,使得出版的门槛大大降低,更多的人可以出书,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文中的图书链接加上了我的推广代码,你也可以这样做,参考阅读我写的“如果你买很多书,可以试试看亚马逊推广链接”。
网友评论
个人感觉,就是你说的那个意思,写书恐怕只适合于打个人品牌。在传统工业社会,写书可以挣钱,互联网新经济下,只适合传播和铸造品牌。免费的力量,羊毛出在猪身上的逻辑,这是新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