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摄影想法
品读程颢《春日偶成》(英译版)

品读程颢《春日偶成》(英译版)

作者: 云岗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19-10-05 22:40 被阅读0次
    行者摄于洛阳“程林”

    UNPLANNED  VERSES  ON A  SPRING DAY

    Cheng Hao(1032—1085,Song Dynasty)

    Sparse  clouds and a light breeze , nearing  noon,

    Among flowers and Willows,I cross the riverfront;

    Passersby watch ,not  knowing  my heartfelt joy,

    Only thinking of a youth dawdling away.

    春日偶成

    宋  程灏(1032—1085)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为偷闲学少年。

    铁陀赏读:

    译者的名字是Zhi Yue,首先对他(或者她)表示敬意!作为一名学习西方语言的老学生,把现成的译作——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拿来解读赏析,主要意味着学习和交流,可万万不敢说是挑错和纠正。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散文,文字简约且意境深奥,还常常用典——引用过去书文中的典故,即使是用现代汉语来解读,有时候都有难度,更不要说翻译成为另一个语言了,首先要保障语义的准确度,然后再说其他方面。这就是“信、达、雅”的三个原则,“信”是必须的。所以,读了这首诗,感到译者至少第一个要求是达到了,甚为赞佩。

    北宋的“二程”兄弟—程颢和程颐,是著名的理学家,是儒学在我国1000年初里程碑式的人物。

    同时代的大史学家司马光评价大程(颢)时说:“真儒之高蹈,盛世之逸民。”

    后人黄宗羲曾经评价“二程”说:“大程(颢)德行宽宏,规模阔广,以光风霁月为怀;小程(颐)气质刚方,文理密察,以削壁孤峰为体。其道虽同,而造德各有所殊。”

    回顾“二程”文化地位,是要说他们的功绩主要在正了八经的学问上,而诗歌成就好像不太显著。据说,小程(颐)甚至是不写詩的人。早年读到大程(颢)的《春日偶成》时,我就在想,“老夫聊发少年狂”,是苏轼的词章意趣,而一本正经的理学创始人程老大怎么也有一股孩子气要宣泄呢?

    作者摄于西澳

    1

    这首诗之起句四个字——“云淡风轻”,几乎就是白话,翻译者用sparse来表达“淡”—这个英文词,是“稀少的,零落的,稀疏的”意思。以往,自己理解的“云淡”,不仅仅是云彩稀少、稀疏之意,似乎还有颜色浅浅的含义,但是归根结底,人家的翻译没有毛病;紧接着用breeze来表达“风”,是“微风的,通风的”与“轻松愉快的”意思,两者合并一个义,既描述了自然界的微风,又表达了主观轻松愉快的心态,可谓妙译!倘若,此刻把wind填空在这里,仅仅只是表达了一个自然界的空气流动现象,略显粗鄙,就真的有失大雅了。

    2

    诗中“时人”一词,以passersby表达,英文词汇是“路人,过路人”之意,联系到后面的“偷闲”二字用dawdling —“磨蹭,游荡和拖延”来解读,而且跟着的副词away,又有“劲头十足”的味道,整个句子,描画了一个忘情于山水之间的孩子般的人的内心世界,使人不能不联想到《论语》中的孔子对学生的相似话题的内心自我表达。

    于此,我还是鸡蛋里挑骨头——多想了一点:大程(颢)先生的“时人”,真的仅仅说得是同处一个场景里的“路人”和“过路人”吗?

    与明伟和国民兄留影于“程林”

    去年初夏,在同道好友明伟和国民二位学兄陪同下,曾经参观过河南洛阳的程林博物馆。一进入“程林”的一亩三分地,立即感觉到“二程”的强大气场,是一种庄严肃穆的压力;再沿着主道和走进殿堂仔细观瞻,从宋朝开始,几乎各代各朝的皇帝,直到上个世纪初的总统、总理,都有树碑立传、歌功颂德。

    小程(颐)留有著名的《四箴》,其中“动箴”说到:“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

    对比之下,大程(颢)先生的这首小诗,看见了程氏二兄弟的另外一个面目,活泼泼的,毫不忸怩做作,让我惊讶和欣喜,让我耳目一新。

    作者摄于西澳

    师大铁陀写于己亥年九月初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读程颢《春日偶成》(英译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by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