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心灵家园的伙伴们相聚线上,聆听经典,品鉴书香,本次读书会由白老师主持分享学习,经典传承-能耐:第11讲:《钱氏家训》“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繁花似锦,柳密如织的美好境遇中,谁能不受束缚,游刃有余,那他就是有见识、有办法、有手段的人。“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激励后人能成长为有“才干”的人。
白老师给我们细致分享了何为有才干的人,才干,“才”是指文化知识;“干”是指实践能力。有才干的人能独立处理好自己的工作,能处理好别人无法处理的工作,或解决好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便称他很有才干。
有才干的人分为四种类型:
“-”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知识面比较宽广,但他对每门知识都缺乏深入研究,其专业能力比较肤浅,专业水平没有深度;
“∣”型人才。这种人才的专业能力比较强,专业水平比较深,但知识面比较窄,很难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创造性研究;
“ㄒ”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但知识面比较宽,而且他的专业能力也比较强,其最大的短板就是不冒尖,很难取得突出的业绩。
“+”型人才。这种人才是“ㄒ”型人才的“升级版”,最受欢迎和青睐。他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有较强懂得专业能力,敢于冒尖、敢于出头、敢于创新。正所谓“花繁柳密处拨得开”就是指这一类型的人。
那家长要想培养孩子成为“花繁柳密处拨得开”的人才,费劲苦心,辅导班兴趣班能报的班都报上,双减政策下,家长从地上转为底下,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学习,我们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效果怎么样?估计众说纷纭吧。
我们听听钱学森的成长故事,就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成才了。
首先要让孩子从小立大志。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
上小学前,母亲在自己家中教钱学森读书、识字。母亲还常常教育他学习要勤力,不能懒惰。这让钱学森养成了一个每天早起的好习惯,他不用母亲催促,自己按时起床。早饭后,就开始跟母亲背诵古诗文。累了,就读一些儿童读物。下午,或者画画,或者练习毛笔字。每日如此,从不间断。
母亲还常常教给钱学森传统的中国文化。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陆游仗剑去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每当听到这些故事时,钱学森都聚精会神,心里对那些英雄崇敬不已。古人的高风亮节在钱学森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如果说母亲给钱学森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那么父亲钱均夫对钱学森思想品格的养成则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钱学森自己就曾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
在父亲的教育下,钱学森很小就立下了很大的志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自己向往的大英雄。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善于思考,做任何事情都喜欢把它做到极致。
193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决定赴美学习,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识来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现状。临行时,母亲特意为他买了《老子》、《庄子》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母亲嘱咐他:“熟读这些书籍,可以对祖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摸到一些头绪。”母亲和父亲一样,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因此,精读史学的人,往往是对祖国感情最深厚、最忠诚于祖国。”
在美国留学后,虽然美国方面为钱学森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愿望。远在国内的母亲每次在给钱学森写信时,都提醒努力学习,好早日回国。钱学森始终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头。多年后,钱学森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可见,父母的教导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多么深刻,一个好的家风就像春风、春雨,你不觉得它在一件事上对你有多大影响,但随着时光流去,影响积累,就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父母给孩子的三观和人生态度,都会成为孩子未来面对世界的样子。一个孩子人生最大的助力,从来不是来自于外界条件的加诸,而是源自成长时期,父母曾在他们身上种了什么样的“种子”。
感恩白老师的分享和承担,让我们期待下期线上见面,共读一本书,携手共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