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这一段就是孟子特色,孔子是绝对不会说这样的话的,就是孔子说的东西你基本上都能够理解,老百姓都能够很容易感受得到,很少谈性与天命这样的东西。但是孟子说的东西往往需要你心有灵犀,需要你不断的体会,有那么点道理,但是又把握不住,那种感觉就是孟子所追求的。
所谓的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边孟子讲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作所欲,想要得到的,第二个层次叫作所乐,乐于做的,第三个叫作所性,所性就是你的本性的体现,你的本性的需求。
孟子说“广土众民,君子欲之”,就是君子也希望事业做得更好,也希望这个国家,能够变得更加的繁荣富强,这个是君子欲之的,君子想要得到的东西,“所乐不存焉”,他不会为此而高兴。
你像我们说,樊老师,你的公司想不想上市?想啊,欲之,想要上市,但是上市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快乐呢?上市不能带来什么快乐,上市只能够让我们做更多的事,你看这就能够理解了,叫作“所乐不存焉”。
然后接下来,“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就是一个君子乐的是什么呢?“中天下而立”,立在国之中央。“定四海之民”,让老百姓能够安定地生活,你为世界作出了贡献,君子乐之,君子开心,“所性不存焉”。
就是这个东西并不是你的天性,并不是你的本性,你的本性并不表现在这件事当中,“君子所性”,君子所性的是什么,就是你的本性当中所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呢?叫作虽大行不加焉。
大行就是理想完全实现,已经叫作“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了,但是并没有对我的所性有所增加,没什么增加,外部的荣耀再多,那是外部的事,我们内心所性如如不动,还是这个东西,这个叫作“虽大行不加焉”。
“虽穷居不损焉”,说没做好,倒霉了,然后一个人待在贫民窟里边叫作“穷居不损”,我所性的东西依然还在,依然不增不减。
你说到这儿有没有想起《心经》,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就是这个东西是不动的,这个东西叫作“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就是本分已定,那个东西天生就这样,就已经确定了。
所以你说,孟子是不是比孔子要玄那么一点点,孔子是脚踩实地的那么一个人,孟子有点超出了,有超越的精神,所以为什么儒家在后来那么容易接受了禅宗,甚至说儒家的人创造了禅宗,那么容易跟佛教相结合,跟孟子有很大的关系。
就他认为你有一个天性是如如不动的,大家记不记得佛陀,佛陀开悟以后说,异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众生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有这么一个佛性,这个佛性本自具足,上天堂不增,下地狱不减。你无论是刀山火海,油锅走过去,你本身那个如如不动的自信,哪怕你在恶鬼畜生道,一样,它是有的。
你一旦一念清净,感受到了这个自信,就成佛了,所以“分定故也”,这个东西定好的,君子所性是什么呢?君子所追求的本性是仁义礼智根于心,你的恻隐之心、辞让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深根于心,这个是你天生本来就有的。
其生色也睟然,睟然就是一种亲和温润的感觉,就是它所产生的气色,就如果你内心当中充沛着这么四种心,那么在你面色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温和清润的颜色。
然后“见于面,盎于背”,脸上能够看得出来,背上都能看得出来,我们说有的演员会演戏,走路的姿势都能演戏,脖子都能演戏,这就是“盎于背”。你内心的这种力量充沛,你的仁义礼智充沛于心的时候,你走路的样子都能够反映得出来,这个叫做洋溢。
盎就是洋溢的意思,洋溢于背上,然后施于四体,施是伸展,伸展到四体当中,“四体不言而喻”,不言而喻什么意思呢?我们老看到一个横批,经常走到哪儿看到上面挂着一个书法,叫得大自在。
一个人所谓得大自在的状态,就是孟子在这儿所描写的四体不言而喻,就是我们的四肢不需要等到吩咐,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放在哪儿都是合适的。
你看有的人很窘迫,走到一个地儿很窘迫,我们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手不是手,脚不是脚,手不知道该往哪儿放,脚也不知道该往哪儿放,这个叫做“四体非言不喻”,你不告诉他往哪放,他都不知道该往哪放,但是一个人如果真的很舒适,很安闲,很轻松,他的姿态一定是合适的,这个叫做四体不言而喻。
所以有时候我们见到一些高人,说我看你走路的姿势,我就大概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有的人说这迷信,瞎说,其实也未必。这个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域外信息,域外信息,就是我们看到这个人,觉得这个人不对劲,不知道哪儿不对劲,也说不上来,但是就是不喜欢这个人。
因为你获得了很多域外信息,你觉得这个人所传递的信息就是不对劲,甚至有的人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大概打眼一看,能够看得出来,还没说话呢,就看走路的样子,就知道这人大概受过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这个是不难的一件事。因为孟子在这儿讲的,“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佛经上曾经有过一个故事,说是佛陀的一个弟子,有一天在集市里边走,就是他走路的样子,就已经征服了好多人,然后有一个人过来就跪下来说我要皈依你,因为我看到你走路的样子,我知道你一定是佛陀,这个弟子讲说对不起,我还不是佛陀,我只是他的弟子。
就是一个人走路的样子,就已经完全不一样,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件事上,慢慢地体会,让自己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人三十岁以前长得好看不好看,往往都怪父母,但是三十岁以后长得好不好看,更多的就是自己的事。
就你能够长成一个什么样的样子?你的表情将会塑造你的长相,能不能够长得越来越和善、可亲、温润、舒服,因为你内心当中的仁义礼智这四根,是不是充沛,就在这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