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就有意识没意识的把一个人和别人对视时的表现用来对这个人进行初步判断,良善与奸邪也好、坦荡与阴险也罢,总是在第一次眼神相对时有所感觉。
良善之人心里干净,他们的眼神总是含着问询,瞳孔或者说黑眼仁稳定而有时会微微有些放大,脸上的纹路是放松的。他们中有的人不惧和人眼神相对,而且在这相对时会有一瞬的信息交换的请求,这种主动探究或发送互动信息的态度是最符合人群居本性的。这种人多会顺从事情的规律,受到伤害的几率比较大,而且不容易恢复。感伤、阵发性抑郁喜欢占据这类人的心魄,因其常年温暖、湿润,像成都的气候。
有的良善之人因着脾气的急躁而表现粗鲁,他们与人对视的时间短且没有耐心,但瞳孔是稳定的,只是一闪而过的眼神是带着些捕获或者告诫的,明确输出的信号是我时间宝贵,没事儿就别啰嗦些婆婆妈妈的。这种人经常伤人而不自知,但一旦知道自己的无心之举让别人受到伤害了,他们会第一时间就充满诚意的道歉并做补救,有时甚至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这类人的心床是干燥而明净的,就如北京的秋天。
奸邪之人心性冷硬,看人如看脚下阶石,总是打量着平还是不平,趁脚否,所以他们与人对视时瞳孔是缩小的、封闭的,不会交付自己,甚至有时会有游移、躲闪,口中之语多过渡词,短句多,长句少,因为他们的冷硬,天性缺乏传递美好、与人共鸣的因素,当然对别人苦痛的感受是迟钝的,因为他们为了自己合适会经常挤压别人的利益,甚至时不时用别人垫垫脚,对因此给别人造成的困扰或者痛苦绝对会视而不见甚至鄙夷,单方判断为小题大做或大惊小怪。这类人的心理阴郁,满地灰尘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剧烈变化、迁移、重塑的时代,更多的人可以做到尽量少的与人打交道也活的很舒服,比如网络作家。
这几年最流行的词是内卷,其实就反应了现在的社会形态、主流价值观和主流资源的匹配出现了饱和、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水准甚至是为了生存,开始发生动物般争抢,不如此即会被降级或者遭淘汰,包括身后嗷嗷待哺未成年的孩子和年事已高需要赡养的父母。
但如果能看高一个维度,通过科技的升级和社会重构的完成而得以实现,在那里能源完成了替换,从而能有更多的机会,价值观也得到了更新,会让人从身体到心性都能再次舒展几代甚至十几代。这样的话,良善之人会快乐多些,奸邪小人们虽然不会感觉太大的不同,却伤人少些。相对而言,因为生存空间的扩大,给所有人的缓冲地段也多些,受了伤害之后能有转圜、疗伤的余地,不会像现在,每个人都在自己身边建了一堵墙以求自保,实不知,这墙会给旁人带来更多撞头的几率,特别是在别处受了打击、晕头转向之际。
对视,是心与心的触碰,那种直触灵魂的交流是来自灵性的恩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