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得

作者: 持之以恒读书ba | 来源:发表于2023-03-06 21:47 被阅读0次

翻开潘新和教授的《不写作,枉为人》一书,不禁感慨,这样好的一本书,我却将之束之高阁,多么不该啊。

我认真做了笔记,并将其观点分享如下,也将此书推荐给大家。

1.写作是为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潘新和说,写作是为了抚慰心灵,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上健康而富有的人。

2.不读经,无以言。读经,便是当“人”的资格证,是做人的基本的文化教养。没有文化教养、道德修养,不论你日子过得多么优裕、滋润,也无异于禽兽。读经未必是万应良药,而不读经,必定是无精气神的行尸走肉。

3.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不能内化为人的生命的营养和素养,不能最终外化为言语表现和创造的阅读,是无效阅读,是浪费生命。

4.学生自发的课外兴趣阅读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可以断言,在文字基本过关之后,多读少写要比少读多写的学生写作上的进步要快一些。

5.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应“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当是写作创造与想象的真正的基础与动力,也是写作素质教育的基本点。盲目强调立意要高,必然要失去真诚。

6.写作,不是对生活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表达自我的独特感受和发现,是生活的生命化与心灵化,是主体的创造。之所以许多人觉得没有什么材料可写,或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原因不是没有生活,是缺乏自我对生活表象的存留和选择,加工和想象。没有“入心”的生活,再丰富也是肤浅苍白的。

7.你的心灵世界开阔,生活也便开阔;心灵世界贫瘠,生活也便贫瘠。你的想象力能走多远,你的写作疆域就有多大;你的思想有多么机敏,你的文思就有多么充沛。

8.思想人格的熏陶,情谊素养的磨练,学识视野的开拓,都需要多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9.既然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着,为什么却不是都能写出好文章呢?主要远远是文章不但要写生活,更要写内心。生活对每个人都一样,文章却应该是不一样的才好。要能在一样的生活中写出不一样的好文章,关键不是“贴近生活”,而是在于“贴近自我”,观察外部的生活在自己内部心灵中的反映,这叫做“内视”。经常地“看”自己,看自己情绪的起伏、感情的变化、思想的萌动,久而久之,你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细腻复杂、丰富多彩,你的笔下,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特殊的感受和体验。

10.匮乏与缺憾,失败与挫折,往往是人生的也是写作的财富。生活一帆风顺,凡是称心如意,暗示而满足,对写作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读到这样的观点,于我,那是天翻地覆的颠覆的观念,也有豁然开朗之感。明天继续啃读,毕竟,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累积的过程,也是一个滋养的过程。希望我们都能牢记,切勿急功近利。

相关文章

  • 写在读书日

    读书是一种消遣,读书是一种状态,读书是一种习得。 得小女所荐之书,进入读书之旅,已阅一月之久,啃之...

  • 知学为感

    文本为天成,幸而偶得之。化作锦绣程,不枉读书痴。

  • 2021-05-31 - 草稿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 得之浅深耳…… ——张潮《...

  • 【论语】4.5

    【立德读书践行会】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 读书与采金

    读书是取人思想之精华以为己用之活动,所以读书这个过程就堪比采金还有意义的活动。采金之时筛得万沙,方得一金,得之甚喜...

  • 论书艺

    读书法艺术之得,悟书法艺术之性,得书法艺术之工!书法艺术犹人之气血,气血不足其面不华,气血不活,若书韵不畅...

  • 书法艺术论

    读书法艺术之得,悟书法艺术之性,得书法艺术之工!书法艺术犹人之气血,气血不足其面不华,气血不活,若书韵不畅...

  • 《读有所得》

    一、《序》 读有所“得”,是读书追求的境界。 南宋著名文学家尤袤曾形象地比喻读书之境界,“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

  • 读书百宜录

    读书有时,亦须有地。善读书者,则觉一切声色货好之处,无不可于书中得之也。试作读书百宜。 …………………………………...

  •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

    澄沅弟左右: 纪瑞侄得取县案首,喜慰无已!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之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cv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