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作者: 十年水流东and十年水流西 | 来源:发表于2022-01-06 08:58 被阅读0次

    我很喜欢名言,所有的名言都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总结,体会,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马克思列宁的思想孕育出了当今的中国,我相信名言的作用。我喜欢把某句名言当做座右铭,当我没有方向的时候,用一句名言做为活着的标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这是我喜欢之一。要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那莫过于活着;生命,健康,life,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多少资源,当你死去,一切归零。我是个失败的人,二零二二年我就要三十岁了,我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钱,没有老婆。我正在经历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家人对我失望,朋友对我远离,我可以理解他们,毕竟我确实很失败。我焦虑,堕落,我很痛苦,我每天都活在自责与懊恼中,但我依旧热爱生活,尽管我的生活充满穷与恶,我知道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我并不感到绝望,我还活着,尽管有一天我绝望了,我也不会放弃生命,毕竟来到世上一遭总要弄清楚这一趟是来干嘛来了。有句话很有意思,“没有梦想的人生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做咸鱼也要做一条有梦想的咸鱼”哈哈,是啊,我也有梦想的,可能是不切实际的,但我有的。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健康,是活着,心脏还未停歇,呼吸还未停止。

      我们都知道活着很重要,因为死亡就代表结束。但怎样才算是活着呢?还能呼吸?心脏还会跳动?当然,这些属于生命体征,是每个生物的必须条件。植物也是生物,也有生命,一颗种子洒落在泥土里,经过雨水的灌溉,渐渐露出嫩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初成幼苗,到长成参天大树,直到有一天被砍伐,遭遇天灾人祸,然后枯萎,死去。这是个过程,我们都知道它是有生命的,它存在的意义是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增添一丝色彩,为我们增添一口新鲜空气,等等。。当然这些意义是对于我们而言,而它本身的意义是什么——植物一生的自我意义,植物本身有没有喜怒哀乐?我不知道,可能有可能没有,可能它的喜怒哀乐和我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毕竟喜怒哀乐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名词。人与植物,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用火,植物生存靠吸收水分和土壤里的肥料,动物生存靠自然界中的生肉与生植物,人类不同,人类会用火,人类吃熟食。光有呼吸是不够的,人不可能像动植物那样活着,因为人有情感,有追求。作为高级动物,我们常这样自诩。我们应该必须证明点什么,不然都对不起高级动物的头衔。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结合,千万个精子与卵子的相遇,形成一个胚胎。从呱呱坠地,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懵懂无知;到少年初长成,情窦初开;再到人入中年,疾病缠身,寿终正寝。这是个大过程,就像一个建筑的轮廓,而建筑内部有很多的细枝末叶,那是我们的足迹、记忆,我喜欢称它们为ID。作为群体中的个体,我们除了身体还有名字,家庭、社会关系,物质资产与精神资产,而这一切离不开一个叫做“记忆”的东西。

        生命不光有呼吸,还有记忆。没有记忆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没有内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就像丢失了灵魂的一具躯壳。记忆主宰着人的一生的轨迹,如此的重要,可贵,而它又是不稳定的,同时又多可悲。

        科学家证明,说人的记忆一般是从三四周岁开始的。而且,童年记忆记住的都是一些特殊的情景,片段。我的脑海里总有一些模糊的片段,比如学步时的我端着孩童时用的尿壶,然后撞到一根柱子,在长大时曾听母亲说起,说我儿时鼻子撞到柱子,所以我的鼻子从小就很脆弱,一碰就会流鼻血。我记得婴儿时被父亲抱在怀里,正在和街坊邻居谈论着什么。还记得有一次家里姑姑来做客,带了零食,而我想吃独食,被父亲训斥一顿,叫我分给妹妹。父亲把零食藏到阁楼里,那天夜里我哭闹一夜。家里我排行老大,男,下去有二妹三弟小妹。我能记得二妹和小妹幼时的场景片段,对三弟幼时的记忆却很空白。有很多记忆是在不经意间获得的,像婴儿时的一些片段,在之前是没有想起过的,就是某个时间点突然浮现,那种感觉很奇妙,像一个个被解开的迷。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个噩梦,一个很模糊的记忆,周围的大人在讨论说把我煮了,然后我母亲在灶台生火。后来再回想那个记忆,其实那时是某个节日,大家在煮饭,而那个噩梦只是大人们开玩笑说的笑话而已。人们总是以为小孩子记吃不记打,总是说小孩子不懂事。虽然记忆会忘记,但它并不会消失,它一直在那里,影响着你,即使你忘记它,但它还是在潜意识最深处,在你的血液基因里。从小我的家庭并不和谐,大人们总吵架。父亲年轻时很粗,童年时我很怕他,当我十几岁成年了,这些记忆好像被遗忘了,然后现在又回来了。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选择性的去遗忘一些坏的事情,比如学校给我们灌输的思想,还有大人给我们灌输的思想:“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怎样怎样,自然而然父母的光辉形象就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于是我们都对号入座,其实是每个孩子都想要一个美满的家庭。我们现在长大了成熟了,我们能去原谅,但是有些伤害还是影响了我们的行为,那些是无形的。其实我的父母是爱我的,只是方式不对。而这些,就是社会所说的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或许,余生,只有不断的学习着去理解,去接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el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