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

作者: wysw | 来源:发表于2020-12-29 14:51 被阅读0次

据说菌的种类数不胜数,大多不为人所见,有些菌类的毒性也是人人皆知的,曾经从报道上得悉,由于食用菌类引起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

北方一带干旱少雨,不适宜太多的菌类生长,在田野里只能见到非常有限的野生菌类。仅在每年麦收过后,当雨季来临,几场昼夜不分的连阴雨,不仅仅是催高了满地绿油油的庄稼,也活跃了池塘河沟的各色青蛙,更会在那些散发出湿霉味的麦秸垛下生出一撮又一堆的灰褐色的菌类,年轻人叫它"蘑菇",老人们会沿袭着祖辈传下来的称呼叫"雷窝窝",从字面上看,或许正因为雨季经常发生雷电才会生出了一种像窝窝头一样的植物才赋予它们的名字。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夏天,连续几天的大雨让部分大田里出现了没膝的积水。积水渗去过后,凡是麦秸垛周围,忽然几夜之间神奇般地生出了一地又肥又壮的"雷窝窝",伞盖大多呈褐色,也有的泛着浅灰。不知是谁最先尝试和印证过这种菌类的可食性,邻里的一些人如吹流行风般,男女老少齐上阵,一大早便拎上小篮子去翻开本来垛得整整齐齐结结实实的麦秸垛,采集水灵灵的"雷窝窝"回家做菜吃,把房前屋后的每个麦秸垛扒拉得七零八乱,还因此遭到有些老人的指责和谩骂。

最令人诧异不解的是,大家明明知道,有些菌类是带毒且毒性巨大,且无毒菌和有毒菌又是难以从外貌辨别的,竟敢毫无顾忌地大量食用这种从未经过毒性验证的野生菌。不知这到底是一种无知还是一种勇气。不过万幸的是,只听说过邻居家人由于食用这种菌类而腹泻,倒没有引起其他严重症状。如今想来当初那些人或许有些象"神农尝百草"。

其实据我所知在我们这一带人们对于菌类的确十分陌生。除了超市里出售的食用菌,周围的人们一般是不会轻易尝试大地里的野生菌,那一年例外。

除了叫“雷窝窝”的菌类,还有一种叫"灰窝窝"的,菌盖灰白,植株巨大,到入冬以后,整株菌体熟透变成一大包乌黑的细灰,据老人们说可以敷擦伤与冻疮,没有见人尝试过,也真的不可以轻易相信与尝试,就当做一种神话传说来听听吧!

看这些五颜六色的菌类是在路边无意中发现的,不知道有无毒性,更叫不上名字来。

相关文章

  • 菌类

    据说菌的种类数不胜数,大多不为人所见,有些菌类的毒性也是人人皆知的,曾经从报道上得悉,由于食用菌类引起中毒的事件屡...

  • 菌类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菌类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因为很多菌类会给我们人类提供很多营养。 菌类的营养价值菌类的特点就是高...

  • 《菌类食材》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用六个字概括,这就是一荤一素一菇, ...

  • 美味的菌类

    菌类食物的蛋白质比蔬菜要高, 但是一般情况下没有肉类食物的高脂肪、 高胆固醇,同时菌类食物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 菌类营养丰富

    菌类食物的鲜味来自于食物本身的谷氨酸, 这种物质属于非必需氨基酸,即身体能自行产生的物质。 菌类食物在经过烹饪以后...

  • 菌类不是植物

    菌类之所以不属于植物是因为它没有根、茎、叶、花等分化器官, 没有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菌类在营养生长阶段的结...

  • 比乐康 七种菌类功效

    七种菌类功效

  • 山色峪山洞猴头菇与食养(26)——天下谁人不识“菌”(一)

    真“菌”子 or 伪“菌”子 曾经有朋友的朋友说,凡是菌类都有毒性,都会致病;猴头菇属于菌类,还是...

  • 云南的菌类大餐

    到了云南,就不能错过品尝菌类食品的大好机会。 云南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菌类植物生长。云南被称为“...

  • 读《菌物志》:人类!吃掉我之前,先了解我下呗!

    一、小菌菌的世界不止吃 提到菌类,你想到了什么?吃,对吗? 是的,提到菌类,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小鸡炖蘑菇、剁椒金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菌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gf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