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开篇就说到:
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何谓礼?纪纲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类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也就是说,皇帝一个人能够统治天下,靠的是“礼”,也就是纪纲,严格的纪律约束。
如果没有了纪律,那么就是看谁更厉害,就要相互拼杀,天下就要大乱了。
换句话,要能够统治好,严格的纪律要求是第一位的。对于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就要毫不留情的打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国家有序运转。
而反过来,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和约束,对于违反规矩的人也放纵不管,那么就会没有了规矩,皇帝一个人即使再厉害,也就不可能很好的统治这个国家了。
唐代宗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 ),初名李俶[chù],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是我国唐朝第八位皇帝(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 ),为唐肃宗李亨长子,唐玄宗的孙子,在15岁被封为广平郡王。
唐代宗从个人能力上来说,是非常厉害的,能力很强。很多事例可以看出。
事例1. 劝说父亲肃宗自立。
早在安史之乱刚刚爆发之时,他还是广平王,在唐玄宗与肃宗马嵬坡分兵之时,他就对犹豫不决的肃宗进行劝说,帮助肃宗下定决心自立,并代表肃宗去向玄宗摊牌。
事例2. 平叛安史之乱,收复两京
当安禄山叛乱并攻陷长安后,李豫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跟随唐肃宗重振旗鼓,参与收复两京及平叛作战。这期间,他曾经劝说唐肃宗阻止回纥兵进城抢掠钱财,受到百姓们的拥戴。使得唐军顺利的收复了长安与洛阳。
事例3. 先后杀掉鱼朝恩、李辅国、元载等多个当权宦官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肃宗病重,张皇后无子,她准备废黜太子。李豫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的协助下,成功即位,成为了唐代宗。
登基后的唐代宗善用帝王权术,先后铲除了三位权臣。首先是李辅国以拥戴他即位有功,极为骄横,竟然对李豫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
李豫因看当时的李辅国手握兵权,因此只好暂时委曲求全,还尊称他为尚父,朝中事情无论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不久,早已心中不满的李豫,先利用宦官程元振等削夺了李辅国的权力,然后乘其不备,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李辅国,最后假装下令追捕盗贼。
李辅国恃功益横,明谓上曰:“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上内不能平,以其方握禁兵,外尊礼之。乙亥,号辅国为尚父而不名,事无大小皆咨之,群臣出入皆先诣,辅国亦晏然处之。
刚铲除了第一个权臣,却助长第二个权臣的势力,程元振因功统领禁军后,开始谗害朝臣,因此大失人心。李豫只有接着动手,他根据太常博士柳伉的建言,将程元振削官、放归田间,后流放至溱州。
大历五年(770年),李豫又与元载密谋,诛除了权倾朝野的观军容使鱼朝恩。但元载得势后,专权跋扈且专营私产,这引起李豫不满。大历十二年(777年),李豫定计再次下狠手,他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逮捕元载,将其诛杀。
这些作为,足以说明唐代宗并非窝囊之人,反而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只要他想干,还是能干成的。
同时,很多事例也说明,唐代宗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尤其是对自己熟悉,自己身边的人非常宽厚,有人情味。同时,又是一个不愿意发生冲突的人,不愿意与人为敌。
但是作为一个天子,这种性格走得太远之后,就会有大的缺陷。
姑息宦官。代宗对身边人,少数人的太过宽厚,使得纪律不够严明,贪污受贿、滥权、侵害老百姓利益的事都会出来。实际上就是姑息权臣。
李泌曾经说过:“臣昔日固尝言之。陛下知群臣有不善,则去之;含容太过,故至于此。”
资治通鉴中提到,代宗特别宠幸宦官,奉命出使各地的宦官,都不禁止他们求取财物。
代宗曾经派遣中使去赏赐妃子的家族,回来后一问,宦官所得的财物较少,代宗很不高兴,以为鄙视自己的命令。妃子很害怕,马上用自己的东西进行补偿。
因此,宦官使者公开求取贿赂和馈赠,无所顾忌。
宰相都曾经将钱存放在橱柜中,宦官每次来赏赐一件东西,宣读一次圣旨,没有空手回去的。宦官出使地方,所经州县,发放公文,收取财物,如同征收赋税一样,都满载而归。
代宗优宠宦官,奉使四方者,不禁其求取。尝遣中使赐妃族,还,问所得颇少,代宗不悦,以为轻我命;妃惧,遽以私物偿之。由是中使公求赂遗,无所忌惮。宰相尝贮钱于閤中,每赐一物,宣一旨,无徒还者;出使所历州县,移文取货,与赋税同,皆重载而归。
其次是姑息藩镇,最典型的是对田承嗣毫无原则的忍让。
田承嗣开始是史朝义的部下,在安史之乱之后,他投降了朝廷,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
但田承嗣为人深沉猜忌,表面上接受朝廷命令,暗中图谋巩固自身,辖内收取重税、整修武备、统计户口,强拉兵丁。因此,几年之内,部众多达十万。田承嗣在境内自任官吏,自取赋税,名义上虽为朝廷藩镇,却从未履行过臣子的义务。
此后,田承嗣为安史父子建立祠堂,尊为“四圣”,更是上表朝廷,求任宰相。唐代宗只是派人劝其毁掉四圣祠堂,还拜为检校左仆射、守太尉、同平章事,封雁门郡王。
后来,唐代宗将魏州升格为大都督府,任命田承嗣为长史,又将永乐公主下嫁其子田华,希望能笼络其心。
但是,田承嗣生性凶顽,愈加放肆。并正式开始反叛朝廷。
唐代宗才开始贬田承嗣为永州刺史,并命令李宝臣、李正己与河东节度使薛兼训、幽州节度使朱滔、昭义节度使李承昭、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军节度使李勉、汴宋节度使田神玉等八位节度使派兵前往魏博,准备征讨田承嗣。
面对强大压力,田承嗣两次上表,请求入朝谢罪。
唐代宗就下诏,赦免田承嗣之罪,恢复官爵,准许他与家属一起入朝,对所部将领一概不予追究。但是,田承嗣逗留不肯入朝。不久,侵入滑州(今河南滑县),击败李勉。
此后,田承嗣始终不肯入朝,又援助李灵曜叛乱,唐代宗再次下诏讨伐。田承嗣上表请罪,唐代宗便又赦免其罪,恢复官爵,还免其入朝。当时,田承嗣占据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拥兵五万,与其他藩镇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结,表面听命于朝廷,实则不遵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尽皆自专,并修筑堡垒、整治武备。唐代宗对此,也束手无策。
779年(大历十四年),田承嗣病逝,终年七十五岁,遗命其侄田悦承袭其位,并命儿子辅佐。不久,朝廷封田悦为魏博留后,追赠田承嗣为太保。
可以说,田承嗣根本就是把唐代宗玩弄于股掌之中,根本没有拿唐代宗当回事,反复无常,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真正投降朝廷。
而唐代宗却是打落牙活血吞,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姑息田承嗣。
此外,对其他藩镇也是一样。这些藩镇都是自行其是、我行我素,从来不拿朝廷当回事。而朝廷要增加兵马,他们反倒要抗议,要求朝廷给说法。真是荒诞。但代宗就是忍让、宽待,以至于失去了起码的约束,他们也就不再尊重朝廷不再尊重唐代宗。
想起了一句小说中的俗语:
有些人,
你把他当人,他把你当鸟;
你把他当鸟,他反而把你当人。
人有时候是很贱的。
是时田承嗣据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李宝臣据恒、易、赵、定、深、冀、沧七州,各拥众五万;梁崇义据襄、邓、均、房、复、郢六州,有众二万;相与根据蟠结,虽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专之,上宽仁,一听其所为。朝廷或完一城,增一兵,辄有怨言,以为猜贰,常为之罢役;而自于境内筑垒、缮兵无虚日。以是虽在中国名蕃臣,而实如蛮貊异域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