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哲思
圣人识人(来看看孔子怎么看相)

圣人识人(来看看孔子怎么看相)

作者: 海汭 | 来源:发表于2020-08-14 18:05 被阅读0次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是孔子的识人。

讲到观察人的道理,我们都知道看相、算命,尤其现在很流行。这两种事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国都有,比如有所谓的意大利相法、日本相法等等。

由此可见任何国家民族,看相都很流行。讲中国人看相的历史,那很早了。但中国人还有另外一套看相的方法,叫“神相”或“心相”,这就深奥难懂了。

“神相”不是根据“形态”看,而是看“神态”的;还有一种“心相”,是以中国文化的基本立场,绝对唯心(非西洋唯心的哲学),所以有几句名言:“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

一个人思想转变了,形态就转变,譬如我们说一个人快发脾气了,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从他相上看出来了,他心里发脾气,神经就紧张,样子就变了。所以,看相是科学。

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三个要点来观察人,就没什么能逃避的、可以被遮掩的了。

看任何一个人做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样?

前者属思想方面,后面属行为方面。另外,再看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

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这个话怎么说呢?

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

所以安心是最难。以这三点观人,放在《为政》篇中,就是知人励品的重点所在。

总之,面相不可不懂,但也要记住(相不独论),有例行就有例外,真正看一个人,一定要把很多方面综合起来看,并且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慢慢积累,最后才能转化成自己的经验,收获良好的识人效果。

相关文章

  • 圣人识人(来看看孔子怎么看相)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是孔子的识人。 讲到观察人的道理,我们都知道看相、算命,...

  • 识人看相

    在知乎上关注了一个"怎样初步认识一个人?"的问题,看了不少回答,通过相法识别人还是稍微靠谱一点,还有一个答案我也挺...

  • 【相由心生】

    子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这是孔子观察人的道理。 圣人怎么观察人的呢?我们先来看看...

  • "圣人"孔子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自己却做不到。鲁国当权的季氏在用天子可用的八佾乐舞,他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又...

  • 骂人的理由

    据说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事实果真如此吗?不妨看看我们的孔圣人他是怎么骂人的。 出自孔子和耶稣 孔子骂人【朽...

  • 孔子教你识人

    都是北方人,都是山东人,你说思想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孔圣人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了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这一句话我还要听人讲...

  • 我是樵夫

    "象朱熹"大邀"似徐霞客",两人来到张家界旅游,遇到一个樵夫在唱:"谁识真人是老夫(老子)?不识圣人是孔夫(孔子)...

  • “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的独立思考

    众所周知的儒家创始人是孔子,而孔子说自己不是圣人,孔子说周公才是圣人。 周公,就是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周易就是周...

  • 孔子圣人非圣人也

    今日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 论语公冶长 中的一篇文章,颜渊,季路言志,最后子路问孔子:能否恭听老子的理想呢?子曰:老...

  • 《礼记·檀弓上》26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圣人识人(来看看孔子怎么看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kn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