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吵架之后,他们会互相对我诉说对方的“罪状”。
所以印象中,爸爸脾气暴躁,不关心家庭,喜欢打牌抽烟喝酒;妈妈则喜欢唠叨抱怨,情绪化。
我非常希望有一个非常和谐美好的家庭。希望有一个能照顾我、无条件爱我、包容我的丈夫。而我则不要像妈妈一样,要善解人意。
后来认识了我家王先生。恋爱之初,他非常会照顾我,而且当时的他不打牌、不打游戏,只是比较喜欢和朋友出去玩,总的来说还是基本符合我对另一半的要求。
开始一切都很美好,可是当我怀孕之后,矛盾渐渐出现,我辞职在家,不愿意经常出门,同时对他更加依赖,希望他可以在家陪我,可他根本不是一个在家呆的住的人。
他没有因为我的怀孕而放弃了他的社交,这让我很难过,也很生气,觉得他不在乎我。而他也觉得委屈,因为他自认已经做得很好了,至少没有那么频繁出去。
但我却觉得他没达到我的要求,我开始和他闹。刚开始他会哄我,但是后来也渐渐失去了耐心。我们开始经常吵架。
后来,生了孩子,以为他会收敛一些,愿意花时间在家陪我和孩子,但是始终没什么变化。同时,他开始迷上打牌,他说周围人都打牌,如果自己不打就没人和他玩了。
我非常气愤,觉得他越来越堕落了,第一反应是怎么越来越像我爸爸那样!我希望他可以多看书,学习一些东西,而不是把心思放在打牌喝酒上面,不上进,也不关心我和孩子。
我经常因此数落他的不是,对他的不满越积越多。同样,我也非常讨厌这样的自己,怎么像妈妈一样开始各种抱怨,不停地数落自己的老公。这段时间,我过得非常难受,和老公关系也非常紧张。
后来,因为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我开始了解身心灵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开始明白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我意识到其实自己很多情绪不是因为现在和老公的问题才产生的,而是过去那些不好的记忆投射的结果。我的潜意识就像一个小孩子,他保存着那些记忆,只要触发到某个点,那些过往的伤痛就会被唤醒。
同时我也意识到,我是在自己丈夫身上寻找理想父亲的影子,我对他的期待就像妈妈对爸爸的期待,也是我对爸爸的期待。
我将这种期待投射到丈夫的身上!
如果他不满足我的要求,我就会像一个想通过吵闹来获得父母注意力的小孩子那样,来获得他的注意力。但总是事与愿违。
矛盾的是,在我潜意识中觉得夫妻相处模式就是像我父母那样子的,吵吵闹闹。我把这种相处模式又投射在我和老公关系上,虽然不愿接受,但我们开始重复以前父母的相处模式。
这些都是我过往记忆的投射!我想停止这种无休止的循环,不希望孩子也受到这样的影响。
我开始重新思考,我找的是丈夫,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父母,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开始说服自己,接受他的打牌,尽量给他自由,不要想去控制他、改变他。
跟自己潜意识作斗争,这不容易,特别是开始的时候,因为要忍受他去做令自己反感的事。
我会有意识控制自己不去吵架,但是有时候也实在忍不住,吵架之后,我会反思自己,去跟他解释为什么和他吵架,还有我的一些困惑。我对他说明我内在的需求,吵架只是希望得到他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刚开始他也有些不解,不过他愿意帮我改变,尽量在我吵闹的时候哄我,我也尽量不去无理取闹。
这一时期,虽然我们关系有所缓和,但非常不稳定,因为我和他都是在控制自己的情绪,随时可能爆发。
转折点发生在我上班之后,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渐渐减少了对他打牌喝酒的关注。所以,有自己的爱好还是挺好的。
神奇的是,当我不去关注的时候,我们关系反而自然而然缓和了,对他的唠叨变少,吵架也变少了,偶尔的矛盾他也会哄我。
突然就接受了他的打牌喝酒,这只是他的一种爱好,就像我喜欢看书一样,没有什么优劣之分,更谈不上是什么堕落的表现,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度。我想通了。
同时我也开始理解我的爸爸,打牌喝酒也仅仅是他的爱好,不能因此就说他不负责任,不关心家人。
我越来越放松,偶尔听妈妈的抱怨也不那么敏感了。我明白,妈妈也有她原生家庭的影响,她的内在也住着一个寻求爱的孩子。
随着和老公关系的缓和,慢慢聊天也越来越多。突然有一天,他对我说:“你老是觉得我不上进,叫我学习,其实我一直在学习,学习与人的相处之道,这才是我比较关注的。”这话对我触动很大,因为从未想过与人交往也是一种技能,需要刻意去学习。
我以对自己的要求去要求他,自以为这就是对他好,却忽略了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而我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该把自己的幸福全权寄托在他的身上,更不应该把我对父母的期待投射到他身上,这只是会造成我们双方的不幸。
我开启了自我疗愈之路。向内求,疗愈自己内在那个受伤的小孩。这条路很漫长,但只能自己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