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三文鱼洄游,终于在加拿大十月的感恩节,2016.10.10,于多伦多东边的Port Hope,第一次亲眼见识了三文鱼洄游。
Port Hope是安大略湖边小镇,这里是三文鱼回游的起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终点。
三文鱼,从大西洋一直洄游,然后顺着高山溪流不断逆流而上,历经千辛万苦,直至回到源头出生地,只为产卵,延续生命。随后,他们的生命也就结束。
幼鱼在淡水生活三年后再流向大西洋,几年后,再象他们的先辈一样逆流而上,持续生命的繁衍。
三文鱼的生命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无穷尽也!
站在岸边,河水奔腾,成群的鱼儿逆流而上。
感受生命的精彩与残酷并存,太震撼了!

但不少鱼儿以失败而告终,有些甚至早已死亡,静静趴在浅水区,揭示生命之脆弱。

还有些鱼儿,好不容易冲上去,却因为种种原因,又败退下来。
作为母亲,柔软的心儿即被触动。第一反应,真想伸手帮扶一把,将它们直接放到上游。或者,将那些石阶人工整平缓些 ,让三文鱼回游不那么艰辛。
还是老公理性,说这是自然法则,优胜劣淘, 能存活下来的必定是最强健的。
这么一说,那人性中的抚弱济贫,难道就不好了吗?
在网上还看到这样一幅惊悚的画面,鱼儿好不容易冲到瀑布上面,却成了腹中物,太残酷了!

觉着如此艰辛,何苦呢?
女儿也很理性,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也是!想想,人生不也一样充满艰难险阻,重重关口不也常常让人崩溃?可是一代代人类,仍然乐观坚定地不断前行。
如果鱼儿会说话,也许会发出同样的感慨:人类多累呀!读书不易,且要读那么多年书才能找份工作得以谋生,工作不易,婚姻也不易,生不易,死也不易。还不如鱼呢,大自然自有他们的生存规则。
生命就是一场华美而冒险的旅程,每个生命都在追求自身所认定的幸福与使命,并不能用通用的价值观来简单判定。
当我仔细观察三文鱼群回游时,并无从知晓他们是否有其自身特有的沟通语言,仅仅看到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拼命向上奔游,并不见同类帮扶。

而人类,作为灵长类高级动物,其实每个独立个体都是弱小的,人类需要相互依存才能活下去。想想,我们吃的,住的,用的,哪一项能脱离他人的贡献?
人类社会发展是建立在相互依存、共同协作的机制上。正因着这种互助合作体系,人类才得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成为主宰这世间最高等的动物 。
再看看两岸观鱼的人群,发现华人居多。本地人必定早已见多不怪。
但想,这些远离故土的华人,漂泊异国他乡,奋力谋求生存与发展,与三文鱼回游的不屈精神何其相似?

耳边响起汪峰的那首《飞得更高》,在悲伤绝望中有力量有思想,同样演绎着一种不屈的精神。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
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现实就像一把枷锁
把我捆住无法挣脱
这谜样的生活锋利如刀
一次次将我重伤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
飞得更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