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今,家长为了这个目标,是煞费苦心。
0-3岁报个游泳班、亲子班、乐高班、早教班……为给孩子不同体验和刺激。
3-6岁,艺术班,艺术学习敏感期,担心错过;围棋班,思维或者哲学的学习;书法班,陶冶情操和耐心的练习……
到口才、英语、识字、奥数班……开始为小学准备了。
让人担心的是,周六日报两三个班。于是假期前,三百六十度滚动循环无休息,假期还要继续接下来的校外班。
6岁入学,从此走向学习之路,周一到周五上学,周六日补课。在游戏的年龄,在忙碌的状态下,与玩耍渐行渐远。这时,学习是天,玩耍是梦。听上去似乎唠叨了些!
问题是,没有一个机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教孩子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矛盾?如何解决困难?兴趣特长班,能给孩子技能,不能给到孩子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
这些习惯养成、社会交往、生活技能在不在起跑线上呢?我们真该思考思考。
一、教育不是比赛,没有起跑线可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优生优育的重视。最初的起跑线,从婚前体检,婚后检测,孕期产检开始,于是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指标。在不在指标范围,是孩子最初健康成长评定。
出生后的婴儿期,生长有敏感期。0-9个月,光感敏感;4-7个月味觉发育敏感;4-12月口腔敏感……大小肌肉发育敏感期等。
孩子有没有表现出特定年龄的变化,家长会比较关注和担心,孩子是不是标准范围或者会不会发育更好?
前几天,有个家长担心的问我,她的孩子已经五岁了,还没有开始换牙。而两个朋友家同龄孩子,已经掉了几颗。
孩子换牙的时期是不一样的,一般在五到十二三岁之间。个体差异不同,没有可比性。
当然,现实角度考虑,也有参考的必要性,但适当即可。

孩子入学,标准开始逐渐统一。横亘在家长面前的隐形起跑线,变得透明化,就是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就是人生的起跑线吗?殊不知,教育不是比赛,没有起跑线可言!
二、眼里只有学习成绩,将忽略整体发展
还记得2014年复旦大学生投毒案吗?能考入名校复旦大学,是何等优秀的孩子,可谓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但是林某因对黄某不满而选择害死室友,判处死刑。哪个父母能够预测到这两个孩子意外的结局?
成绩好,举家同庆,社会交往要不要学?
即使有起跑线,学习成绩也不是终点。成绩之外另有高山可攀,因为人生之路还很长。
如果让孩子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家长放心吗?能否处理好和周围人的关系,难道不是教育的一部分?
成绩之外,做人要不要学?先做一个正派的人,有道德的人。再去追求,后面的人生。

电影《大人物》,包贝尔饰演的角色赵泰,有上进心,有经济头脑,有解决公关危机的能力。
记得这样一幕,在外商进行谈判,他用流畅的英语,表达对于饮水思源,不忘母校的豪情,外商和观众险先被他感动。
从学习的角度,从成绩的角度,这个学生算是优等生。但是在之后,对于拆迁事件,引起的一系列的事情的处理方式上。他惩善扬恶,半夜强拆,暗地打伤修车工扔下楼,制造跳楼假象。打伤自己的员工,不择手段。伤害警察、贿赂高官,一句不和就杀人。
复旦学生林某、“大”人物赵泰,着实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
把对孩子的标准定位到学习成绩,会让孩子技能单一。无劳动、做人、生存等方面能力的发展,这将是教育的一个败笔。
三、抢跑不是赢,一生皆教育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发牙,你的孩子达标情况如何?早了,父母高兴。迟了父母担心,有没有?
其实,在孩子成长中,如果没有太大变动影响,孩子的敏感期、关键期,都会自然出现。关键在家长怎么看待,接下来怎么养育或者教育。

神童方仲永,从小吟诗作对,这样天才儿童,父亲给了什么支持?领着孩子,到处拜访名人,看似拜访,实则炫耀,不求上进。过了几年,王安石想见识一下孩子的能力,只见诗作平平。方同学之后的人生,平淡无奇。
在赛道上,抢跑将会被罚下。孩子的的成长好似马拉松,起步不是最重要,过程才是影响终点的关键和财富。
孔子曰:“因材施教”,孩子的世界,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建构起来。抢跑,使不得。
四、淡化起跑线,尊重孩子的成长
赢家不是有一把好牌,而是把坏牌打好。教育不是生有神童,而是慢慢发现孩子的优势强项,把兴趣爱好变成钻研方向,把好行为变成好习惯。
儿童文学作品《谁敢嘲笑大狮子》,狮子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动物,在向母狮子炫耀时,它打算跟不同的动物比本领。
于是,
奔跑,不如猎豹。
爬树,不如猴子。
安静的穿过草丛,不如蛇。
力气,不如大象。
它气得大吼,声音震耳欲聋,所有动物都安静了下来。原来吼叫才是它最大的本领,没有人敢嘲笑一头大狮子,因为它具有别人没有的东西。
如果让每一个动物,都去上学,给一个课标,如狮子的本领。那是什么情景?而且纵有特长的动物们又如何发挥。?
儿童文学作品寓意之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这种尊重才是教养的重点。

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愚钝,但是刻苦专研,这是一种好的学习品质。再加他为人醇厚,有机会拜在高师门下。于是,他专注于练功,功夫日益大增。
西毒之女黄蓉,随父亲学文练舞,可谓博学多才,鬼灵精怪,功夫却相对平平。但父亲一是爱女,再有欣赏其活泼的性格。黄蓉却能解决很多公关问题,总能化险为夷。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爱默生
先尊重孩子,再发现优势,后带动劣势,便可为他生存注入能量。毕竟,没有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也没有纯粹的完人。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茫然的家庭贡献了一个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为做早期教育功利化的催生做了贡献。
重视教育、教育产业化都是好事。关键是很多父母错解了起跑线的意义,错将教育要趁早变成,从零岁到六岁,就是为了上小学初中大学等做准备,而忽略学习成绩之外的非智力因素(生活、生存、处事)等的关注。
可谓上学习好终生有福,真是反面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长,是经过长期外界影响,自我的步步建构,是自我成长的教育。没有真正的起点,没有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