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版资治通鉴【940】王恭之死,死于对下属无礼和不忠。2020

华杉版资治通鉴【940】王恭之死,死于对下属无礼和不忠。2020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20-09-01 07:24 被阅读0次

21、

北魏王拓跋珪迁都平城,开始营修宫室,建宗庙(皇家祖庙),立社稷(土神和谷神祭坛)。宗庙每年五次祭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及腊日。

22、

桓玄请求任命他为广州刺史。会稽王司马道子猜忌桓玄,不想让他呆在荆州,就顺水推舟,任命桓玄为督交州、广州二州军事、广州刺史;桓玄接到任命,却不出发上任。

豫州刺史庾楷因为司马道子割了他所辖的四个郡给江州刺史王愉管辖,上疏说:“江州在内地,而豫州跟寇戎接壤,不应让王愉分别管辖。”朝廷不许。庾楷怒,派他的儿子庾鸿游说王恭:“司马尚之兄弟专擅朝政,超过王国宝当年,想要假借朝威,削弱方镇,回想过去的事,恐怕大祸难以预测。如今趁他们谋议未成,应该先下手为强!”王恭同意他的看法,又告诉殷仲堪、桓玄。殷仲堪、桓玄许诺一致行动,推举王恭为盟主,约期共同出兵京师。

当时内外猜疑,全国戒严,道路码头,盘查严密,殷仲堪把书信写在斜裁的绢绸上,装在箭杆里,再装上箭头,外面涂上封漆,通过庾楷送给王恭。王恭截断箭杆,取出绢书,绢绸剪角处抽丝,不能辨认是否殷仲堪手书,怀疑是庾楷伪造的,并且认为殷仲堪去年曾经违背盟约,没有按期出兵,今年肯定也是按兵不动,于是独自行动,先期举兵。司马刘牢之进谏说:“将军是皇帝的舅父;而会稽王(司马道子)是皇帝的叔父也。会稽王又当国秉政,之前为了将军您,杀了他所宠爱王国宝、王绪,又把王廞的书信送给您,他对将军的尊敬和畏服,已经够多了。最近的若干人事任命,虽然并不恰当,但也不是什么大过失。割庾楷的四个郡给王愉,对将军有什么损失呢!晋阳之部队,可以三番五次的随意发动吗!”王恭不听,上表请讨伐王愉、司马尚之兄弟。

司马道子派人游说庾楷:“当初你我二人,恩如骨肉,帐中酣饮,相互咬着耳朵说话,可以说是非常亲密了。如今你抛弃旧交,另结新援,忘记了王恭之前对你的陵侮之耻吗!如果你委身做他的臣属,假若王恭得志,必定把你当成反覆之人,他能真正信任你吗!身首尚且不可保,还想要富贵?”庾楷怒道:“王恭当年参加先帝葬礼,相王(司马道子)忧惧无计,我知道事态紧急,勒兵抵达京师,让王恭不敢发动。去年之事,我也俟命而动。我事奉相王,并没有辜负他的地方。相王不能抵御王恭,反而杀王国宝及王绪,从那时候起,谁还敢为相王尽力!庾楷实在不能让全家一百口人的性命被人屠灭。”当时庾楷已经响应王恭檄文,正在招兵买马。信使返回后,朝廷忧惧,内外戒严。(庾楷之前党附王国宝,司马道子和他也曾经很亲密。)

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对父亲司马道子说:“之前不讨伐王恭,所以有今日之难。今天如果再让他得其所欲,则太宰(司马道子)的大祸,就在眼前。”司马道子不知所为,将事情全部委任给司马元显,每日饮醇酒而已。司马元显聪明机警,好读书,明事理,志气果断锐利,以安危为己任。归附他的人,都说元显神武,有明帝(司马绍)之风。

殷仲堪听闻王恭举兵,因为自己去年没有遵守承诺按期举兵,所以即刻勒兵出发。殷仲堪一向不懂军事,把军队全部委任给南郡相杨佺期兄弟,派杨佺期率舟师五千人为前锋,桓玄做第二梯队,殷仲堪自己率兵二万,相继而下。杨佺期自以为他的祖先是汉朝太尉杨震,一直到他的父亲杨亮,九代都以才德著名,认为他家的门第应该是江南第一。有人曾经把他与王珣相比,杨佺期犹其愤恨。但是,杨家南渡过江时间较晚,没有跟门当户对的豪门结亲,当官也走错路径,(杨亮在北方外族政权做官,很晚才渡江归晋,所以挤不进王、谢两家的权力中心。杨家兄弟娶的都是平民女儿,没有亲家相助。杨家都是武官,没文化,被文官轻视。总之各种委屈。)杨佺期及他的哥哥杨广、弟弟杨思平、堂弟杨孜敬都是粗犷武夫,每每受到排挤压抑。杨佺期时常慷慨切齿,想要有事变以逞其志,所以也赞成殷仲堪之谋。

八月,杨佺期、桓玄突然杀到湓口。王愉毫无防备,仓皇逃奔临川,桓玄派出一支偏军,将他追获。

21、

后燕任命河间公慕容熙为侍中、车骑大将军、中领军、司隶校尉,城阳公慕容元为卫将军。慕容元,是慕容宝的儿子。又任命刘忠为左将军,张豪为后将军,并赐姓慕容氏。李旱为中常侍、辅国将军,卫双为前将军,张顺为镇西将军、昌黎尹,张真为右将军;都封公爵。

八月十五日,后燕步兵校尉马勤等谋反,伏诛;事情牵连到骠骑将军、高阳公慕容崇、慕容崇的弟弟、东平公慕容澄,皆赐死。

22、

晋国宁朔将国邓启方、南阳太守闾丘羡将兵二万攻击南燕,与南燕中军将军慕容法、抚军将军慕容和战于管城,邓启方等兵败,单人匹马,逃得一命。

23、

北魏王拓跋珪命有司划定京畿范围,标示道路名称及里程,统一度量衡;又遣使巡行郡国,举奏弹劾郡守、县令中不法者,亲自考察升降进退。

24、

九月二日,加会稽王司马道子黄钺,任命世子司马元显为征讨都督,派卫将军王珣、右将军谢琰将兵讨伐王恭,谯王司马尚之将兵讨伐庾楷。

25、

九月六日,后燕任命东阳公慕容根为尚书令,张通为左仆射,卫伦为右仆射,慕容豪为幽州刺史,镇守肥如。

26、

九月十日,谯王司马尚之大破庾楷于牛渚,庾楷单骑逃奔桓玄。会稽王司马道子任命司马尚之为豫州刺史,弟弟司马恢之为骠骑司马、丹杨尹,司马允之为吴国内史,司马休之为襄城太守,各拥兵马,作为自己的外援。

九月十六日,桓玄大破官军于白石。桓玄与杨佺期挺进到横江,司马尚之退走,司马恢之所领水军全军覆没。

九月十七日,司马道子把大本营设在中堂,司马元显镇守石头城。

九月二十日,命王珣守北郊,谢琰屯驻宣阳门,严阵以待。

王恭一向自负不凡,看不起别人,既杀了王国宝,更是自以为威无不行,依仗刘牢之为爪牙,但又只把他当一般部曲将领对待。刘牢之也自负其才,深怀耻恨。司马元显知道这个情况,派庐江太守高素去游说刘牢之,让他反叛王恭,许诺事成之后,就把王恭的爵位和官号授给他;又把司马道子的信送给刘牢之,为他陈述祸福。

刘牢子对他的儿子刘敬宣说:“王恭之前受先帝大恩,如今有是皇帝的舅舅,不能翼戴王室,数次举兵向京师,我不知道王恭的心思,事捷之日,他还能居于天子、相王之下吗?我想要奉国家威灵,以顺讨逆,如何?”刘敬宣说:“朝廷虽然没有周成王、周康王那样的美德,也没有周幽王、周厉王那样的恶行;而王恭恃其兵威,暴蔑王室。大人亲非骨肉,义非君臣,不过是共事的同僚,情义也不相投,今他讨伐他,和情义有什么关系!”

王恭的参军何澹之知到刘牢之父子阴谋,向王恭告密。王恭因为何澹之一向与刘牢之有矛盾,不信。于是置酒请刘牢之,就在众人之中,拜刘牢之为结义兄弟,精兵坚甲,全部交给刘牢之,让他率帐下督颜延为前锋。

刘牢之到了竹里,斩颜延投降朝廷;派刘敬宣及他的女婿、东莞太守高雅之还师袭击王恭。王恭正出城阅兵,刘敬宣纵骑横击,王恭兵全部崩溃。王恭将入城,高雅之已关闭城门。王恭单骑逃奔曲阿,但是他一向不习惯骑马,大腿都磨破了。曲阿人殷确,是王恭旧部,用船载着王恭,准备投奔桓玄,到了长塘湖,被人告发,捕获,送到京师,斩于倪塘。王恭临刑,整理头发胡须,神色自若,对临刑者说:“我自己昏庸,轻率相信他人,所以至此,要论我的本心,岂不忠于社稷吗!希望百世之后,人们还知道有一个王恭吧。”他的子弟及党羽,全部被处死。朝廷任命刘牢之为都督兗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徐州、扬州、晋陵诸军事,替代王恭。

华杉曰:

王恭之死,死于无礼和不忠,对谁无礼呢?不是对朝廷无礼,是对下属无礼;对谁不忠呢?不是对朝廷不忠,是对下属不忠。

《论语》,子曰:“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王恭依赖刘牢之,却把他当一般部曲将领对待,没有区别对待。他不仅恃才傲物,而且恃才陵物,傲只是自己傲慢罢了,陵,是还要加倍凌侮他人。这样的领导很多,随时让下属没有人格。只有不要人格的人才能跟他,稍微要点尊严的人,都会像刘牢之那样,深怀耻恨,以自己为耻,对老板怀恨。那么,外面稍微有人伸来一只手,他就跟别人握手了。

因为恃才陵物,凌侮下属而送命的主帅,历史上也不少,日本战国,最了不起的织田信长,天下布武,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但是,他就是上凌侮神,下凌侮人,而所有下属都习惯了被他凌侮,组织内部形成了一种“侮辱的文化”,大家都习惯了。但是,外面来了一个需要那么一丁点人格尊严的明智光秀,被很普通的骂了一顿,就深怀耻恨,发动本能寺之变,让织田信长自杀了。

史书说王恭只把刘牢之当一般部曲将领对待,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不仅对一般部曲,对普通士兵,也是礼数周到。吴起是名将,他能俯下身体,给一个普通士兵吸吮腿上的浓疮,所以全军都为他卖命。

再说不忠,《论语》讲忠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上对下的忠,也就是成就他人。你既然要人跟你干,你就要成就他,知道他要什么,你能给他什么。王恭完全不考虑这个问题,好像谁只要能跟上他,本身就是荣耀和福分。于是司马道子就成就了刘牢之,把王恭的一切,都送给了刘牢之。

王恭临死总结,说自己昏庸,轻信他人。他没总结到位,你不需要信任谁,或不信任谁,而是要你的每个人,都以跟随你为他利益最大化的途径。这才是博弈。

百世之后,我们仍知道王恭,但是要知道他败在哪里。我们习惯于琢磨:“他是不是我的人?他是否忠于我?”却不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正确的问题是:“我是不是他的人?我是否忠于他?”

我们孜孜以求答案,往往却没找对问题。当我们找对问题,问题就是答案。

安息吧!王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杉版资治通鉴【940】王恭之死,死于对下属无礼和不忠。20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um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