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大学毕业,顺利考入体制内,在省城一所事业单位上班。
当时的工资是2200元。我出身农村,家境一般,除去租房、补贴家用、社交等日常开销之外,几乎剩不下什么钱。
我的工作不是很忙,空闲时间多,于是我萌发了做兼职、搞副业的想法。
刚开始挺迷茫的,不知道做什么好。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中小学培训十分有市场。大学期间我就考取教师资格证,于是我把培训高一数学变成了我的第二职业。
短短两年时间,我靠兼职赚了20万。
虽然相比一些牛人来说,这不算什么,但是其中的经历或许能给正在读书或者工作的你一些启发。
1、清晰的自我认知
决定做中小学培训以后,我面临着2个重要问题:
第一、培训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培训哪一科?
在选择上,我做了战略分析。即:我能干什么?市场需要什么?然后找到两者的契合点。
对我来说,小学生的课程几乎没有难度,但是需要极大的耐心,而这正是当时的我所缺乏的;
高中的课酬可观,但是难度大,耗费的精力多。虽然我高中数学学得很好,但毕竟是半路出家,不想误人子弟。
初中课程相对简单,上手容易,课酬也适中;
综合分析下来,我选择了初三数学。
第二个问题,自己干还是加入机构?
我有正式工作,搞副业的话,时间上不太自由。
如果加入机构,可能赚的比较多、起步也容易,但是教育机构大多要全职,时间受限制,还可能会影响本职工作,得不偿失。
权衡下来,我选择做家教一对一。
分析完我的情况,再来看市场需求。初三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有的孩子为了考入重点高中,初二暑假会提前学初三的内容;还有的孩子初中基础薄弱,侥幸上了高中,家长怕底子薄,也想再回炉巩固。
这样看,初三数学培训的市场就有了双重需求。后来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
我经常在知乎和悟空问答看到这样的提问:
我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该不该辞职呢?
一个是钱少离家近的工作,一个是钱多离家远的工作,该如何选择?
职场上,人们在面临选择时容易纠结、陷入迷茫,不知道该选A还是B。
其实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你能干什么?
确定了这些核心问题,选择就会显而易见。
最可怕的不是迷茫,是缺乏清醒的自我认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有的人盲目跟风,看到做自媒体很赚钱,冲动辞职。开始之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进退两难、悔不当初。
一个人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很重要。只有认识了自己,才不会过拧巴的人生。
2、别看不起小钱
任何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有所回报,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沉淀。就像一些网络大V,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火,都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做过培训的人都知道,这一行最难的是找生源。
我既不是知名院校老师,也没有教学经验,只能在58、赶集网和学校门口发广告,而且当时要的价格也不高,一对一,1小时30元。
我收到第一个学生时,家长不太相信我的能力,提出4小时100块,一个星期讲3次。
25元的时薪已低于当时的市场价,再加上备课改作业时间,时薪已经降到了10元。
家人劝我不要干,给的实在太少,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可我觉得闲着也是闲着,虽然是小钱,坚持下来,总能积少成多。
对于理财,复利的概念很重要,其实赚钱这件事,也强调复利。
周一到周五,我每晚讲课2小时,周六日上午、下午、晚上一共讲12个小时,每小时30元,一周的课酬是660元,一个月是2640元。
当然,这只是一个学生,随着人数的增多,很容易月入过万。
我见过一些人,看不起小钱,一心想着赚大钱。特别是刚入职场的人,工资给不到位,马上跳槽。在频繁的跳槽中,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物价高涨的年代,人人都想赚钱,但是我们要遵循赚钱的规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金光大道。
3、对自己够狠
要想赚到钱,必须有口碑。口碑哪里来?靠专业说话。
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我要求自己讲出正规老师的水平,甚至比他们还要好。
为了讲好一节课,我会买大量的精华辅导书,把能找到的教学视频都听一遍。
仔细研究名师课程,学习如何讲课才能受学生欢迎、怎样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讲的清楚透彻。
在没有生源的时候我经常免费给同事的孩子讲题。孩子的注意力能集中多长时间、用什么方式讲更能听得进去、成绩为什么忽高忽低、厌学了怎么办、如何与孩子有效等等,我都有过深入的研究。
为了提高讲课效率,我还经常手绘思维导图,把一个章节的常考点、难点、易错点集中呈现出来。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复盘。
如今想来,10年前我就开始使用这个方法。我不仅总结学生的成绩、还总结我的教学方法,教学记录写了整整3个本子。
白天忙上班,晚上要讲课,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备课。
于是我早上5点起床学习,7点洗漱上班,晚上带完课回到家10点,再备课到凌晨。
整整两年,我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备课,全年无休。没有节假日、没有社交圈,脑子里只有讲课一件事。
由于我十分敬业,教授方法实用,学生成绩提升很快。找我补课的人越来越多,后来还有培训机构邀请我加入,考虑再三,被我婉拒了。
我始终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人要有死磕精神。看看事业成功的人,哪一个不是狠角色?
彭于晏,炙手可热的演艺明星。以前默默无闻、不温不火,现在家喻户晓、大红大紫。
每一个角色他都是用生命在演戏。
拍摄《翻滚吧阿信》,他每天集训24小时,不间断练习大量专业体操动作,挑战身体极限;无论是《激战》还是《湄公河行动》,武术、格斗、拳击,每天进行魔鬼训练,强度非常人能及。
他曾说“我没有才华,所以用命去拼;我不怕苦,就怕学不到东西。”
好运气不是天下掉下来,好机遇也不是等来的,今天的成功是昨天的拼搏换来的。
著名青年演员韩雪在湖南卫视《声临其境》节目中,现场表演《海绵宝宝》英文配音。
长时间不换气、无缝对接2个角色,切换自如,引得众网友大呼惊艳。这深厚的英文和配音功力,离不开她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的勤学苦练。
对自己够狠,吃得了苦,才能成得了事。这一点,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都适用。
这个时代,是人人都能赚到钱的时代。但是,赚到钱的前提是,先让自己变得值钱。
大家如果想做兼职的话,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小象服务平台,回复“兼职”。
网友评论